黑莓為什么會壞掉?
過于工程和研究導向的文化讓黑莓的制造商RIM缺乏應對移動互聯網復雜局面的能力,從而一步步失去方向。
在智能手機的黃金時代,曾經因黑莓手機風靡一時、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序幕的加拿大RIM公司,終于決定用裁員來迎接行業的大增長:裁掉11%或2000名員工。這暗示它再也無法在增長中保持其份額,或從增長中創造可接受的回報,這對這家在過去數年中保持高速增長的明星企業而言,很可能打開一系列災難的盒子。
裁員無濟于事。即便在裁員后,按照人均收入,它仍然不是一步步將它逼到死胡同的后來居上者蘋果的對手——蘋果的人均收入為140萬美元,而黑莓的人均收入僅為118萬美元(二者均以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數據為準),這還沒有考慮蘋果相對它而言強勁得多的增長動力。而在美國等RIM的核心市場,蘋果和谷歌已經吃掉了原本屬于它的大部分市場,這讓其目前的股價相對過去一年中的高點已經跌去超過60%。
這一對比鮮明的數據源于這樣的事實:蘋果每新增一個員工,都能創造更多的財富,因為蘋果的產品能賣出更高的價格。在上一財政年度,蘋果賣出了4000萬部iPhone手機,而RIM則賣出了5230萬部黑莓手機,但每部iPhone的平均售價接近600美元,而每部黑莓的平均售價只有iPhone的約一半。
對商業模式的不同選擇導致了這樣的結果。RIM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抓住了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政府和企業用戶對安全使用移動辦公的需求,并建立起一種與之適應的B2B商業模式,它的主要購買者是政府和企業機構,而非這些機構的員工(也是最終的使用者),這讓它可以向每個用戶收取一定的服務和軟件費(向作為購買者的政府和企業收取軟件和服務費更容易一些)。
上一財政年度,RIM服務和軟件收入占到其全部收入的17.6%(合計35億美元)。相比而言,根據HIS的研究,在蘋果去年共計252億美元的iPhone收入中,App store貢獻了17.8億美元,約占7%,這一比例要遠遠低于RIM。
與RIM不同,蘋果的商業模式本質上是B2C的,它主要向那些追求時髦品位的少數精英用戶提供作為身份象征的系列產品,軟件和服務雖然也是部分收入的來源,但出發點是為了符合其產品的定位。因此,即便那些競爭對手可以推出和蘋果一模一樣的產品,也很難獲得只有蘋果才具備的品牌溢價能力。
在蘋果推出iPhone并與之競爭時,RIM便開始有些動搖了,它也希望能進入消費市場,并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但這并非它所擅長的。從某種程度上,RIM與摩托羅拉有些相似,都是工程師與研究文化占主流,這讓它對細節和解決問題的興趣超過對總體的關注,并從骨子里排斥花哨的東西(從摩托羅拉向消費市場的艱難轉型就可見一斑),而花哨在消費者那里永遠不會過時。
這種文化可能在RIM身上比摩托羅拉更根深蒂固——摩托羅拉已經成為一家公眾化的公司,甚至擺脫了創始人及其后人的影響,而RIM則仍然在其固執的創始人Mike Lazaridis的牢牢控制下。Mike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項特殊政策促成的,創辦于1957年的該校允許教師享受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鼓勵學生邊上學邊實踐著稱。據說Mike的一個非常著名的言論就是說黑莓將永遠不會有MP3播放器或攝像頭,因為政府和企業不需要這樣的功能。
黑莓的衰落還基于這樣的背景:隨著移動互聯網走向成熟和更多的應用被開發出來,iPhone等基于消費者定位的智能終端變得更加流行,并使得像黑莓這樣一個定位于電子郵件的商務智能手機變得尷尬,因為消費者很少根據是否具備一流的郵件功能而購買智能手機。即便RIM通過運營商和集團銷售可以賣出更多的黑莓,但很多政府和企業員工寧愿右手一個自費的iPhone,左手一個免費的黑莓。
實際上,蘋果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更加接近RIM的初衷。根據一些機構的預測,用不了幾年,蘋果來自軟件與服務(包括iTunes、App store、iCloud等)的收入可能超過百億美元,為此蘋果可能會逐步降低其產品的售價,以獲得更多的用戶覆蓋,這又會進一步給黑莓造成壓力。
或許跟隨蘋果轉向消費市場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如果它繼續專注于自己擅長的B2B模式,不妨轉向面向企業市場的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這可能使它將自己同微軟、甲骨文、IBM、谷歌等公司置于同一領域,但至少在企業文化上不會有太大的沖突,而且政府和企業的確需要這樣的角色。更重要的,RIM可能因此獲得方向感,從而避免使它重蹈另一家加拿大公司北電網絡的后塵:為了應付增長放緩甚至虧損帶來的各種短期麻煩,北電網絡不得不一點一點變賣家當,以至于最后徹底放棄未來,落入被肢解零賣掉的命運。
但在行業飛速發展時轉型可能為時已晚——消費市場潛力很大且真正的巨頭不多,但缺乏文化支持,在商業領域RIM目前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又太單一,可能越來越難單獨成為一個賣點,因為潛在的用戶需要通過移動方式完成更多的工作,它可能無法獨立同那些既有的商業巨頭競爭,最終很可能還是免不了被賣掉的命運。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