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一樣,個人年賬單總結頁有一年的整體消費數據,以及當地排名和全國排名。不同的是,2017 的支付寶個人年賬單末尾還推出了年度關鍵詞,螞蟻智能助理為用戶預測了 2018 年的關鍵詞。據悉,這是支付寶首次在個人賬單中啟用年度關鍵詞功能。不少用戶對關鍵詞的設定精準度表示很滿意,也因此引發了用戶在朋友圈的主動刷屏。
用戶頭像加上一句帶有美好解釋的關鍵詞,讓支付寶收獲了不少用戶的好感。"精準""滿意""扎心" ...... 這是網友對支付寶年度關鍵詞的評價。
那么,支付寶的年度關鍵詞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有的人"能干",有的人"溫暖",有的人"旺"。有網友就表示好奇:"我朋友的支付寶頭像特別帥,所以他就是"顏值正義"嗎?"隨后有網友跟帖調侃道:"‘顏值正義’說明你朋友的喜歡買衣服和化妝品。‘溫暖’表明你生活用品買的多。"
對此,支付寶方面給現代記者的回復是:"關鍵詞主要是根據過往消費數據與特征,給到的新年祝福。預測結果供各位親參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都能收獲更多。"
轉賬和信用卡還款數據被"移出",年度消費數據"縮水"
支付寶年度關鍵詞成了爆款,但往年大家最愛的土豪賬單明顯少了。一方面,關鍵詞的新鮮勁剛起來,轉移了注意力;另一方面,支付寶對年度消費總數據做了一些調整,信用卡還款和轉賬給他人的數據被剔除在的全年總消費之外,導致最醒目的賬單總金額數據"縮水",沒有往年那么多了。
前幾年,支付寶的年度賬單總要引發一些土豪網友的曬單比拼。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年度賬單比比皆是,就是朋友圈里的"土豪"也不少。但也有網友對過往的賬單數據提出過質疑:"我年收入就十來萬,賬單中的總支出已經超過了我的總收入。"其中,飽受質疑的就是轉賬和信用卡還款這兩個數據。
網友 @孔慶勛就在知乎網上"如何看待支付寶 2016 年度賬單?"的帖子中解釋道:"絕大多數人都被自己的支付寶年度總支出這個數字嚇到懷疑人生,其實最大的支出是轉賬,理論上這不能算作消費賬單的一部分。以我自己為例,最大部分的轉賬占了絕大多數,消費只有 2 萬出頭,也就 5% 不到的比例,平均到每個月連 2000 元都不到。"
而今年,支付寶將這兩個有爭議的數據剔除在總消費之外。上述支付寶方面的公關回應稱:"去年的維度是支付金額,所以會把轉賬、信用卡的放在里面。今年更細化了,分了消費金額、轉賬、信用卡的數據。"這也是為什么不少用戶發現,自己沒有去年能花了。
除了數據內容的調整,往年支付寶還會出一份針對各省市的消費大數據,看看各地用戶的消費習慣和特征。2015 年哪個城市的人最愛發紅包,2016 年哪個地方的人最愛買秋褲,都一度成為刷屏爆款。但是,支付寶今年的地方數據首次缺位。支付寶方面表示,今年的個人賬單的設計也和往年的側重點有不同,從賬單的體驗設計上,以往更類似于自己照鏡子,了解自己的資金狀況。今年從視角上會讓每個人更能體會到自己在城市、社會中的影響和位置,看到人與世界、環境的連接。(記者 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