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殺”類游戲最近人氣爆棚。然而,其中“殺死別人、自己生存”的游戲規則、暴力血腥的場景引來不少擔憂。尤其在未成年人可以非常容易接觸手機游戲的當下,“大逃殺”類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影響,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含有暴力血腥因素的網絡游戲會對未成年人產生哪些影響?
“不良影響毋庸置疑。青少年價值體系還沒有形成,又喜愛模仿成人的行為,以顯示自己長大了,刷存在感。游戲中的色情、暴力、血腥、粗口等要素極易成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這樣,游戲廠商雖然賺到了錢,但社會付出的隱性成本更大。游戲廠商應該對這些不良影響負責。游戲廠商可能會覺得委屈,會認為我們沒有唆使未成年人模仿、學習和犯罪,但是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企業家應當有企業家精神。”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健說。
王健認為,教育要有“社會責任”,要引領社會文化的正確方向。同時,社會也要有“教育責任”,要共同凝聚合力,呵護下一代的成長。所以,游戲廠商要有道德底線,要有職業倫理,應當考慮在還沒有建立游戲分級制度的情況下,不能把色情、暴力的要素放到游戲中,因為未成年人隨時可以接觸到。
“如果游戲廠商為了追逐利益,強行上線‘大逃殺’類游戲,建議相關部門建立企業的社會責任信用評級制度,把這些企業列進失信名單。當然,我們更期待有社會責任感和企業家精神的游戲開發廠商,與學校教育工作者合作起來,把手游充滿感染力、互動性的形式與具有價值引領性的教育內容結合在一起,促成用游戲思維開發的教育手游的出現。”王健說。
“我們都不愿意看到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戲,但單方面制裁網游產商并不明智,而應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孫道萃說,目前,應當加強政策指導,引領文化發展。對當前出現的“大逃殺”類游戲問題,可以先行通過行政約談的方式進行處理,后期也可以通過行政執法、行政處罰等方式進行規范,同時也要激活行業自治等,以軟性治理的法治方式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在孫道萃看來,網絡服務提供商提供的網絡游戲,應當針對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兩個不同的網絡用戶主體,實施網絡信息內容分級制度。建議應加快網絡內容分級的立法工作,區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網絡內容提供制度,對未成年人涉網的內容進行一定的“事前隔離”保護,從源頭上減少未成年人進入“與其年齡、身份等明顯不符”的網絡游戲世界,通過凈化網絡空間,保護未成年人的上網安全,也有效防止一些極端事件的發生。(記者 韓丹東 實習生 顧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