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鳥語花香,耕耘播種的季節,但是立春有兩種,一種雙立春,一種是單立春,那么2018年有立春嗎?2018年是無春年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8年有立春嗎
2018年是有立春的。
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歷中每逢19個年頭會加入7個閏年。那么,19個年頭里有7年里沒有立春,7年雙立春,5年單立春。
2018年立春是2018年2月4日05:28:25,農歷2017年十二月(大)十九,星期日。
立春的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頭一個,自秦代以來,我國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新一年的四季也從此展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攝氏度至22攝氏度的時段。
什么是無春年
“無春年”是指農歷(陰歷)全年都沒有立春的年份。
具體解釋:
為了適應寒暑的變化,古人在農歷中每19個年頭加入7個閏月,導致19個年頭里有7年里沒有立春。民間盛傳寡年無春“不宜結婚”,但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比如:2005年雞年是無春年、2008年鼠年是無春年、2010年虎年是無春年、2013年蛇年是無春年。根據中國的農歷,牛年的臘月廿一,也就是2010年2月4日,還有一個立春。這就是說,農歷的虎年沒有立春,民間稱為“無春年”。
節氣在夏歷農歷中的日期并不固定。我國傳統歷法夏歷是種陰陽合歷:“陰”是指其歷月以朔望月平均長度29.5306天為基礎,以朔日為每月的初一日;“陽”是指其歷年基本根據回歸年,以每年“立春”前或后的一個朔日為歲首正月初一即春節。夏歷平年12個月只有354或355天,個別年份只有353天。有閏月的年份13個月則有383或384天,個別年份長達385天,可包含25個節氣,這樣年首年尾就各有一個“立春”,成為“雙春年”,而它的下一年只有23個節氣,就沒有“立春”,成為“無春年”。
由此可知,“雙春”后“無春”,完全是歷法按一定規律編排的結果,而且經常出現。
全年無“立春”的情況,在19年中便會出現7次,例如1991年羊年、1994年狗年、1997年牛年、2000年龍年、2002年馬年、2005年雞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豬年、2021年牛年、2024年龍年、2027年羊年都是“無春”年。
“無頭春”和“兩頭春”現象
農歷大致采用十九年七閏的辦法,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計算決定。平年全年353~355天,閏年全年383~385天。
如此便能很好地理解“無頭春”(無春年)、“年頭春”(雙春年)現象:
1、即二十四節氣一年輪回約365天,當農歷為平年時天數便少于節氣輪回就會出現“無頭春”;
2、當農歷為閏年時天數大于節氣輪回就會出現“兩頭春”。
3、于是,有人以立春作為劃分生肖的依據會得出在農歷上遇到三個生肖的觀點,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邏輯比較。
4、因為立春是作為干支歷(干支紀年)劃分生肖的依據,劃分的是太陽回歸年;干支歷跟農歷是不同的歷法。
5、好比如為什么不說農歷會有兩頭”公歷的2月4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