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商局近日宣布,半年內查獲多家刷單平臺,涉案金額累計高達1.2億元,涉案商家1.86萬家,涉及蘑菇街等多個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其間工商部門還發現了新的問題——刷單灰色產業鏈上,被坑的不止是買家,找人刷單的商家居然遭遇“黑吃黑”。近日揚子晚報記者對“刷單”現象多方位調查,還原一個除了欺騙還是欺騙的“刷單江湖”。
刷單的江湖,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食物鏈末端:消費者
3成多消費者信“刷出來的好評”吃過虧
揚子晚報記者微調查也發現,盡管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刷單”的灰色產業鏈,消費者多了心眼。但依然有超過3成的被調查者有過信“刷單好評”上當的經歷。
“防不勝防啊!”大學生小曹表示,他看好評買了一盒玫瑰糖,但拆開后發現盒子里的糖塊都粘在一起。但對方表示食品售出概不退貨。而這家店在同類商家中綜合排序靠前,銷量和評分都挺高。
消費者劉女士買到的物品有瑕疵,跟客服說要退貨。但客服跟她說給好評才能較快解決問題。“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迫不得已發好評,這網購好評還能信嗎?”
2006年開始網購的鄭女士表示,十年來她已收藏了不少好店鋪。到新店購物有點“冒險”。她看某家店的紗質小外套好評不少,花100多元買了件。到手一看,尺碼和顏色根本圖文不符。但她沒時間扯皮,衣服只好閑置在那里。“就當花錢買個教訓。”
在出版社工作的網購達人米女士表示,好評不能全信,網店肯定還有“刷單”。她總結了一些辨別技巧,如每條評價的措辭、語氣都差不多的,或者短時間內追加評價卻不直接描述商品的,都有嫌疑,這類她就不會買。
食物鏈中端:網店主
想刷“雙皇冠”,遭遇“黑吃黑”
據浙江省工商局查獲的案件顯示,商家刷單還遭遇了“黑吃黑”,至少上百個商家輕信“只要598,五鉆抱回家”,本想給消費者下套,沒想到自己先被別人坑了……
南京的淘寶店主王女士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就曾想找人刷單,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當時有個人在‘旺旺’上給我留言說,想刷鉆可加他的QQ私聊。”王女士動心了,她的淘寶店經營9年了,是“一皇冠”,想刷成“雙皇冠”。
加QQ后,對方說“刷鉆”很簡單很便宜,只需花1500元,他負責找“槍手”來店里買東西,接著給好評。對方信誓旦旦地說,打款后立刻安排,保證一個月內刷出一個皇冠。
按照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和姓名,王女士將1500元匯過去。“‘槍手’真的來了。”王女士說,但最后只有一個人買了一件35塊錢的冷門商品,之后就沒有“下文”了。
王女士向警方報案,提供“騙子”的姓名、銀行賬號、以“騙子”作為法人代表的公司名稱等一系列證據。但一查,發現除了公司注冊地在湖北,其他全是虛假信息。
記者采訪中,還遇到一些被騙的網店店主,但大多數店主都對刷單避而遠之。“要刷的話也是拜托朋友,稍微撐一下場面而已。”經營母嬰用品網店的黃女士說,她不會找人“刷單”,平臺對此管理和處罰都讓她不敢越雷池一步。
旁支:刷單手
想靠刷單賺錢 大學生被坑慘
“刷單”行為滋生了“刷客”(也稱“刷手”)這一“職業”。然而,由于本身就處于灰色地帶,這些刷客慢慢成了騙子的目標。今年以來,不時有大學生或90后幫網店“刷單”被騙的案例見諸報端。
大學生小雷和同學幫一家出售體育用品的網店下單刷信用,通過QQ號和上家取得聯系,對方每天通過QQ下達任務。稱3個月一結賬,刷得越多,賺得越多。小雷和同學投入兩萬多元,卻發現上家將他的QQ拉黑,再沒法聯系上對方。事發后他聯系該體育用品網店工作人員,對方說對刷單的事情并不知情。
遭遇類似騙局的還有常州年輕市民王小姐。8月28日晚上7點多,她在一家招聘網站上看到一則招兼職淘寶刷單的廣告,加了一名“客服”的QQ號。對方第一次讓王小姐買了一個護膚品的套裝,120元,過了五分鐘后顯示刷單成功,對方返現125元;第二次,王小姐投入本錢2400元,客服沒返現,反而讓她追加交易。就這樣兩個小時她支付了近4萬元,才知道受騙。警方鑒定,對方發來的購物鏈接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