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前剛進了5噸原材料,價值十幾萬,還有原本8日要發出的貨物,也要20多萬,這次全部泡湯了。機器損傷至今無法評估,但光換油至少就需要上萬元。”剛從皮艇上走下來,小企業主王先生就向同行們“通報”了自家模具加工廠的損失情況。
“菲特”已過,但災害給余姚工業帶來的重創仍難以估量。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探訪這個淪陷中的“模具王國”。
模具王國全面“淪陷”
昨日上午11時,記者到達位于余姚市區北側的中國輕工(余姚)模具城,這里聚集了上千家模具加工企業,被譽為“模具王國”。目前這里依舊被積水覆蓋,進出需要用船。水面上則漂浮著厚厚一層油,這油主要來自各類加工機械。
在路口的空地上,一些園區內企業主正在焦急地等候,希望能夠搭乘皮艇進入,看一眼自己的廠子損失的情況。
王先生告訴記者,在園區內水最深處,大半臺機器已被淹沒;在地勢高一點的廠,水也沒過腳脖。
王的企業年產值500萬元左右,在模具城算中等規模。在整個模具城,加工企業大大小小超過1000家,年產值1000萬以上規模的十幾家,其余的大多數是年產值幾百萬、幾十萬的小微企業,甚至是家庭作坊。
這些模具加工企業的訂單基本上是隨接隨做,全年不停,10月份還算得上是旺季。這次水災意味著所有的廠子整個10月的生產泡湯。
“每家最少有兩三臺機器、一個月的原材料、半個月的庫存。而積水徹底退去至少還要一個星期,整個10月基本不可能干活。算下來,損失幾萬到幾十萬元不等。”王先生表示。
和模具城毗鄰的中國塑料城也是余姚的重要工業園區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塑料城一樣陷入汪洋之中。
產業遭重創
余姚曾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十大(縣級)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并因發達的模具、塑料、裘皮、燈具、有色金屬材料加工等產業,成為中國經濟強縣。
2012年,余姚市地區生產總值711.77億元,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和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分別位居全國第18位和第9位。除了輕工模具城,其中國塑料城、裘皮城、有色金屬材料城、梁弄燈具城也聞名全國。
9日下午,余姚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稱,災情致使余姚直接經濟損失69.91億元,其中工業、商貿企業損失35.1億,交通等基礎設施損失8.21億,農林牧漁6.12億元,水利設施2.78億元,城市受淹直接經濟損失15.2億元,其他損失2.5億元。
但諸多企業主認為,損失遠不止這些。像模具城這類的企業,因為規模小,大多數并沒有投保,他們認為損失最終肯定是自己承擔。
寧波市保險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耿岳告訴記者,目前正在張羅召開救援和理賠會議,當下救援仍是第一要務,核損和理賠仍需時日。對于沒有參保的企業是否能夠獲得賠償,要看政府。
根據寧波市保監局提供的數據,截至9日16時,寧波市各保險機構在此次臺風災情中共接到各類報案超過4萬件,報損金額超過8億元。其中最主要的是車輛險報案,35929件,報損金額3.75億元;企財險報案為3153件,報損金額3.45億元;家財險報案1974件,報損金額1600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報案1008件,報損金額68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