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系的金融業務的因一份舉報被曝光在聚光燈下。
近日,有投資人向深圳市金融辦提交了一份實名舉報信,舉報“國美系”網貸平臺之一,前海華人互聯網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人金融”)執行總裁趙海龍侵占、挪用平臺高達6億元人民幣的巨額資金,伙同他人投資房地產項目,導致無法按期兌付。
長江商報記者整理發現,對于互聯網金融領域,國美雖然錯失第一次良機,卻仍是雄心勃勃。官方資料顯示,國美已形成了包括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理財、保險、基金等在內的產品體系。
然而,截至目前,國美投資4家P2P平臺都已停止發標。其中,國美在線金融頻道上的產品已經全部下架;美易理財顯示的最后投標日期為2018年4月9日;美美投資平臺公告停留在了2017年5月;華人金融也在2018年4月中旬停止發標。
金融業務多次觸雷
對于舉報,華人金融很快為自己撇清關系。1月11日,華人金融發布公告稱,已于2016年底解除原執行總裁趙海龍的職務,并已于2018年7月解除其本人在集團公司的一切職務。公告指出,集團公司的日常經營,并未因任何人員的問題以及其個人與他人的債務糾紛而受到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國美的金融業務分屬國美金融、國美控股和鵬潤控股,三者之間業務都較為獨立。目前國美系旗下共有4家P2P平臺:國美在線金融頻道、美易理財、美美投資、華人金融。除美美投資為鵬潤控股外,其他三家均為國美金融控股。
從運營情況來看,國美金融正陷入困局,而更深次的問題,則在于國美系多家平臺在合規問題上觸雷。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3月,華人金融第二大股東潮人集團由于涉及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華人金融被深圳市金融工作辦公室責令立即整改。2017年5月中旬,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網絡巡查發現,美易理財平臺旗下美保寶、美融寶和美信寶等系列產品存在與其疑似關聯公司進行交易的情況,涉嫌自融自保。2018年7月27日,北京人行營業管理部公示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國美收購的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罰1萬元。
一位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國美試圖通過互聯網金融建立起新零售聯絡網,但是沒有形成互補的完整體系,顯得很分散。長此以往,也會影響金融業務的長線發展。”
營收不足蘇寧易購五分之二
事實上,國美做金融只是其多元化轉型的一角。國美也曾對外透露,國美零售長遠著眼“大零售”和布局“泛家生活”產業(包括家電、家裝、家居、大健康、大醫藥等),將繼續以“家·生活”戰略推進新業務發展,以新技術推動人、貨、場重構,積極尋求向服務商轉變。
只是,轉型的壓力與陣痛,體現在國美的財報中。根據國美發布2018年首三季財報,其整體GMV(網站成交額)達988億,同比增長4.8%,但凈利虧損4.45億。
有分析師認為,國美的虧損可以定性為戰略結構性虧損。國美自2013年開始曾實現過連續18個季度的盈利,但仍被外界認為新業務進展緩慢。而實際上,國美連續盈利期間,蘇寧卻因整體轉型激進而出現虧損。目前,盡管國美雖在虧損,但依然可以保持18.1%的綜合毛利率,表明其核心經營能力依然強勁。其虧損主要源自新業務、新渠道上的投入,屬于戰略性結構調整帶來的階段性虧損。
與此同時,蘇寧易購與國美零售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在2017中國零售上市公司百強榜中,國美零售總體排名跌出前五陣營,營收不足千億,甚至出現大幅度虧損。
2017年蘇寧易購實現營收1879億元,同比增26.48%;國美零售營收為715億,凈利潤為負4.5億元,同比下滑238.40%。從營收上看,國美零售營收僅為蘇寧易購38%,已經不到五分之二。
近年來電商大行其道,線下實體店舉步維艱。國美可比門店數量增長很不樂觀。2010年,國美電器擁有門店826間,另有494間非上市門店(含59間大中店),合計1320間;2013年,國美旗下門店合計1585間,與蘇寧持平;2016年整體上市后,國美門店數達1628間,比蘇寧多118間;2017年,國美門店數凈減少24間,蘇寧凈增74間,國美領先優數降至20間。
上周,長江商報記者向國美方面發去采訪大綱,截至發稿前,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