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賬戶是專款專用的賬戶,應該自身平衡才對。”林雙林認為,如果降低繳費率,繼續按照目前的方式繳費,可能造成更大的赤字和債務,無法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保險壓力。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地稅局工作人員為納稅人辦理社會保險費申報(2017年1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多措并舉尋最佳平衡
一邊是市場主體輕裝上陣的訴求,關乎穩增長和穩就業,一邊是民眾的社保需要,政府責無旁貸。
怎么辦?多位專家提出,要引入資金活水。
2017年出臺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決定從2017年開始,選擇部分中央企業和部分省份試點。而近些年經改革后,國企實力不俗,尤其是金融機構中的國資量大質優,為資金劃轉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梁紅認為,通過劃轉國資充實社保的方式解決,有助于彌補轉軌成本,實現代際公平,增強社保制度的可持續性。
陳文輝說,如果劃轉非常順利,全部操作完應該有幾萬億的資金,老齡化的應對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國資委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已完成18家中央企業股權劃轉,劃轉規模達750億元。今年繼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提升基金的抗風險能力。
征管體制改革、夯實費基也與降費并不矛盾,相反降低費率的重要前提。社保稅務征收改革的初衷是減少了地方自主管理的隨意性,提升征管效率,擴大社保覆蓋面,維護社保體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若不做實費基,大幅降費率的措施會給社保體系帶來挑戰。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曾表示,征管體制變革,有利于提升實際繳稅率,也為進一步降低社保繳費的名義費率創造了條件。
在林雙林看來,繳費率降低,但是費基不能降低。以前企業可能按最低工資給所有員工交納養老保險,現在就要按實際工資交納養老保險了。他還建議,要控制養老金的總體發放水平,高退休金人員的退休金不要漲那么快,縮小退休金差距。
降低社保費率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開源節流”外,還需多角度支持構建可持續的社保體系。
我國養老金盡管結余充足,但地區收支差異大。人社部表示,要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在加快推進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全國統籌。
按照之前的規劃,2020年要全面實現省級統籌,為全國統籌打好基礎。目前,廣東、山東、江蘇等地已經出臺了省級統籌的方案。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建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國層次。“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無法與全國統籌的共濟功能相比。”
此外,人社部還將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以及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實現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企業的獲得感和個人的社保獲得感不應有所偏廢,無論是開源節流,還是全國統籌,一旦社保基金的可持續難題得到破解,下調社保費率就能游刃有余。(陳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