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據彭博報道,在6個月禁售期解禁后,有未披露的投資者以每股9.45港元的價格出售了2.31億股B類股票,較1月15日9.96港元/股的收盤價折讓5.1%。據計算,該股東套現了約21.8億港元,這亦是小米早期股東首次出售小米股票。
今天(1月16日)開盤,小米股價低開2.61%報9.7港元。截至發稿,小米股價稍有回升,跌1.61%至9.8港元,當天成交額達26.81億港元。目前,小米市值為2212.61億港元,其股價較半年內的最高點已經腰斬,跌幅超55%。
1月9日早間,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和其他控股股東承諾在一年之內不會出售持有的所有股票。雷軍此舉,是希望通過自己的表率,向外界傳遞出其對公司長期價值的信心。
據彭博估計,6個月解禁的股票將達30億股。彭博16日也指出,在經過1年的禁售之后,更多的股票將在今年7月份解禁。
雖然目前小米的股價處在地位,但除了IPO的7家基石投資者,小米的早期投資人以及持股員工手中的股票其實都有一定的獲利空間。而買賣與否,皆看持股人對小米未來的價值判斷。
在1月11日下午召開的小米集團年會上,雷軍宣布,2019年,小米將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這也將成為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同時,雷軍表示小米未來5年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100億元。
年會上,雷軍也首次提及小米的外部壓力和內部矛盾。雷軍稱,創業8年,小米當下有兩個主要矛盾,即公眾對小米的期待與小米發展速度之間的矛盾;小米的發展速度與現有組織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