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浦發銀行“零不良”的秘密
據了解,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實則利用超1000個殼企業承債式收購,以騰挪不良貸款,違規操作資金規模近千億。
所謂承債式收購,是不良貸款騰挪的一種手段。
比如甲企業由于欠息在銀行的貸款即將成為關注類,這時銀行找來乙企業(如空殼企業)以一筆資金收購甲企業的這部分債務。與此同時,銀行給乙企業新發放一筆貸款,乙企業再用這筆貸款的資金償還此前甲企業欠銀行的利息。通過上述一番騰挪,原本要逾期的貸款就又變成了正常貸款。
通過這番不良資產騰挪,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出現了長期“零不良”的繁榮假象。
在案件暴露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長期“零不良”,并且在當地股份行經營中排名前列。因為業務表現突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也長期是行內的標桿。在該行2009年的一份新聞稿中曾介紹,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在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員工無不良記錄,無案件事故發生,保持了良好的資產質量并創造了前六年無欠息、無逾期、無墊款、無后三類不良貸款的佳績。在上級行和監管部門近年的綜合考評中,一直名列前茅。
平靜的水面下實則暗礁,而當經濟下行,風險則原形畢現。銀監會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存在重大違規問題,立即要求浦發銀行總行派出工作組對成都分行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核查。
涉案金額巨大,手段隱蔽,性質惡劣,教訓深刻!
“這是一起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主導的有組織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手段隱蔽,性質惡劣,教訓深刻。”銀監會指出,用詞之嚴厲十分罕見。
此外,該案也反映出浦發銀行總行對分行長期不良貸款為零等異常情況失察、考核激勵機制不當、輪崗制度執行不力、對監管部門提示的風險重視不夠等問題。
此案暴露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內控嚴重失效。該分行多年來采用違規手段發放貸款,銀行內控體系未能及時發現并糾正。
二是片面追求業務規模的超高速發展。該分行采取弄虛作假、炮制業績的不當手段,粉飾報表、虛增利潤,過度追求分行業績考核在總行的排名
三是合規意識淡薄。為達到繞開總行授權限制、規避監管的目的,該分行化整為零,批量造假,以表面形式的合規掩蓋重大違規。
網友評論“炸”開了鍋!
開年第一大案,信號凸顯,暗示強烈
“讓套利者無利可圖,讓違法違規者得到應有懲處。才能讓銀行樹立‘合規創造效益’的理念。”一 監管部門人士強調。
據了解,下一步,銀監會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監管姓監”,勇于負責,敢于亮劍,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業內人士認為,新年第一槍就是一個大案要案,信號凸顯,暗示強烈。
在此背后,前些日子發布的第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會議公報顯示,中紀委也已盯上“金融信貸”。
這是一個資產規模超240萬億的行業,所有從業者都要小心了——要講規矩、有紀律、知敬畏、守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