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炒作難以持續 餐飲業需回歸產品
[前幾年火爆的互聯網餐飲品牌如今也變得籍籍無名,何故?主要是沒有把握住雷軍所說的口碑,通過網絡炒作,雖然得到了大眾的口口相傳,卻沒有真正留下好的口碑,價格不合理、產品味道低于預期、服務沒有做到極致都是這些品牌逐漸凋零的主要原因]
何天驕
人物只穿著一條紅色內褲躺著,雙腳戴著鎖鏈,配文是“鮮·嫩·多汁,想要嗎”“抵不住的誘惑”“……香入骨,越啃越有味”等,整個畫面充滿了低俗的“性暗示”。
11月2日,絕味鴨脖公司因這條低俗廣告而向公眾道歉。
在互聯網營銷觀念深入人心的當下,各家企業在電商渠道上或多或少會借助互聯網思維做一些有創意的海報來促銷,然而,絕味鴨脖這次的海報充滿性暗示,被廣大網友批判低俗、消費女性,甚至發起了一場大范圍抵制。
最近兩年炒得最熱的詞組就是“互聯網思維”,不僅在互聯網上,而且電視、報紙也開始廣泛傳播這些所謂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神話。從黃太吉、雕爺牛腩到IT男打造的肉夾饃等這些神話個個看上去都光鮮照人,一時間,如果不披上“互聯網思維”的外衣,人、產品及公司都就OUT了。
如今,這股思潮仍然在餐飲業有走歪的趨勢,甚至有低俗化、惡俗炒作、一味博眼球的趨勢。以為只要引起大眾注意,就能帶動銷售,進而金錢滾滾而來。用互聯網思維去營銷、創新、做產品固然好,但如果把握不好度,甚至無法理解其本質,就會顯得不倫不類。
小米手機是互聯網思維應用的典型代表。小米手機創始人雷軍曾表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口碑,口碑的核心是“超出用戶預期”,專注、極致、口碑、快是互聯網思維的七字決。
縱觀大多數借助互聯網思維崛起的餐飲品牌,包括現在一些想要借助互聯網思維打品牌擴大銷量的傳統餐飲食品企業,大多數只學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形,沒有學到互聯網思維的神。前幾年火爆的互聯網餐飲品牌如今也變得籍籍無名,何故?主要是沒有把握住雷軍所說的口碑,通過網絡炒作,雖然得到了大眾的口口相傳,卻沒有真正留下好的口碑,價格不合理、產品味道低于預期、服務沒有做到極致都是這些品牌逐漸凋零的主要原因。
黃太吉、雕爺牛腩們等用足了社交平臺、營銷以及概念話題之后,向外界彰顯了其超強的營銷能力,這些創業者也善于打造格調,吸引已成消費主體的年輕一代,在產品方面卻存在爭議,口碑的持續性面臨難題。
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均已不是剛上市那段時間需要排長隊等待才能體驗到的狀態。黃太吉現去能現吃上,而且網上負面反饋頻頻。
回到絕味鴨脖這些品牌,不可否認,它們在做產品方面已經獲得了一定的市場認可度,但在網絡營銷層面,卻出現了濫用互聯網思維,甚至是只是為了互聯網炒作博大眾眼球,然而,殊不知,低俗的炒作雖然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卻也丟掉了大眾的好感度,目前,用互聯網思維擊中的消費者大多數是有一定學識和素質較高的白領階層,尤以女性居多,低俗化,甚至消費女性的營銷最終只會帶來壞的口碑,丟掉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總而言之,互聯網思維離開商業的本質、企業管理的核心基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團隊的核心能力,語不驚人誓不休的炒作終究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