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建議明年選兩個點大田種植
15時40分許,海水稻收割工作完畢,工作人員搬來一臺脫粒機。隨著脫粒機發出轟隆隆的聲響,工作人員將事先收割好的海水稻材料依次進行脫粒。記者看到,現場經過小區域收割、脫粒、除雜、測水分、稱重最后獲得數據,專家經過現場會后獲得一致結果。
由于與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的堅定工作在時間上沖突,袁隆平院士當天無法參加現場測產,但通過視頻連線參與,研發人員向其匯報測產結果后,袁隆平院士給出看法。
專家組組長、揚州大學劉世平教授網絡連線遠在長沙的袁隆平院士說:“經現場小面積收割理論測產測得結果為yc0045每畝產量是620.95kg,yc0082每畝產量是547.72kg,yc0107每畝產量是490.47kg,yc0143每畝產量是438.14kg,遠超預期產量。”
袁隆平對這樣的結果表示很滿意,可以打“優秀”,今年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希望再接再厲明年更上一層樓,接下來要大量制種,同時建議明年選兩個點大田種植再觀察表現。
“我們預期是每畝產量300kg,現在每畝最高產量620.95kg,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劉世平教授表示。
“這一評測結果達到了海水稻研發中心的期望,標志著耐鹽堿稻研發種植研發試驗的第一步順利完成,接下來耐鹽堿水稻研發還有更多的重點難點需要攻關。”海水稻研發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以yc0045每畝產量是620.95kg為例,按照大田種植產量8折計算,畝產量也可高達5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