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現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這對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提供了強力保障。
13日下午,習近平在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世業(yè)鎮(zhèn)永茂圩自然村調研時到村民洪家勇家中看望。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新華網北京12月16日電據新華社“新華視點”客戶端消息,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記者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就這“四個全面”作出過一系列重要論述,而在公開報道中,將“四個全面”并提,這還是第一次,意蘊深邃。
從“三個全面”到“四個全面”
上個月,習總書記到福建考察調研時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這一次,則在“三個全面”基礎上,增加了“全面從嚴治黨”。
“四個全面”的提出,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huán)節(jié)、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先來回顧一下黨中央對“四個全面”分別有哪些具體部署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確保到二二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時間表,以及“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具體內涵。
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對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的中央全會第一次專門研究法治建設。決定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會同時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任務、布局進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從嚴治黨從公開的新聞報道看,這6個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屬首次。但其主要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10月8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的講話中已經體現出來—“今天這個大會,是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對鞏固和拓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進行部署。”
專家指出,對于管黨治黨來說,“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個層面。一是內容無死角,涵蓋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各個領域。二是主體全覆蓋,從嚴管黨治黨不僅是黨中央的責任,黨的各級組織都必須貫徹從嚴治黨要求。同時,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意味著一把手不僅僅“獨善其身”,還要把班子成員管好。三是勁頭不松懈,要把從嚴治黨常態(tài)化、制度化。
“四個全面”的邏輯關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總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則如大鵬之兩翼、戰(zhàn)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順利實現。這個過程中,全面從嚴治黨則是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一:總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而要實現這個奮斗目標,就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關鍵詞二:姊妹篇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閘門,到十八屆四中全會高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兩次全會、兩大主題、兩份決定,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戰(zhàn)略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是推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藍圖的姊妹篇。
關鍵詞三: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均進行了專門論述,不論是全面深化改革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都對從嚴治黨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黨的領導作為實現目標的根本保證。
治國理政方略更加清晰
以“中國夢”開篇,從作風建設和重拳反腐突破,以“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統領,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兩翼,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證,將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治國理政著力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放眼黨的長期執(zhí)政、國家的長治久安、中華民族的永續(xù)發(fā)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決策并付諸實踐……
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兩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不斷清晰,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
相關新聞:
人民日報:“四個全面”是實現中國夢的戰(zhàn)略指引
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強調“四個全面”協調推進,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標志著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方略更加完善,必將進一步推動黨的理論與實踐的大發(fā)展,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光明的前景。
深刻認識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重大意義
“四個全面”,是習近平同志站在時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堅定中國自信、發(fā)展中國道路、優(yōu)化中國模式、總結中國經驗,帶領人民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提出來的,既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又是實踐創(chuàng)新的巨大飛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對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開拓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不斷開拓治國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我們黨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提升的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直面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課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深刻把握治國理政的若干重大關系,科學統籌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科學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思考謀劃治國理政一盤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任務和戰(zhàn)略部署。“四個全面”廓清了治國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國理政的關鍵,拎起了治國理政的總綱,集中體現了黨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
確立中國由大向強發(fā)展的總方略。由大向強,不僅是量的積累,更是質的飛躍。如何實現這“關鍵一躍”,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核心課題。由大向強可謂“樹大招風”,越是靠近世界舞臺中心、越是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目標,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越大。同時,我國改革發(fā)展進入攻堅期、深水區(qū),要用幾十年解決西方在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問題,還要解決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問題。國內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面臨“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這些都給黨治國理政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就能更好統籌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實現中國夢的統一,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統一,以全面深化改革來破解民族復興和現代化進程中遇到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問題,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來確保發(fā)展風險有序可控,以全面從嚴治黨來強力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群眾基礎。
開啟接續(xù)打造“中國優(yōu)勢”的新篇章。無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繼續(xù)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還是以“中國奇跡”的升級版實現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國模式”,打造和增創(chuàng)“中國優(yōu)勢”。“四個全面”是將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筆,特別是明確把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意味著中國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四個全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