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23日訊 我的家鄉就在漳縣縣城,距離震源46公里,地震發生后,通訊一度中斷,父母用固定電話聯系到我報了平安后,我才陸續了解到當地的一些情況。
有人受了驚嚇
情緒失控大喊
我的母親是甘肅省漳縣人民醫院的一名護士。
據她講述,從8點多起,醫院的救護車來來回回沒停下來過,大多數傷員是骨折和頭部外傷。醫生和護士從上午8點一直忙到下午6點,有些連飯都沒來得及吃。“有一個中年婦女受了驚嚇,情緒有些失控,大喊大叫,我們看著都覺得挺可憐。”因為沒法做檢查,醫生給她注射了安定,才慢慢平復下來。
小學頂棚掉落
村民帳篷為“家”
我的父親在甘肅省漳縣公安局工作。下午2時左右,作為第三批趕赴災區的工作人員,他和同事驅車趕往災區。4時左右,他們趕到災情較重的石川鄉三條溝村大灘子社。
“多數村民家的院墻和大門倒塌,屋脊受損,都成了危房。”他說,村里的三條溝小學為磚混結構,地震中頂棚掉落,“還好學校已經放假了,要不后果不堪設想。”
6點多,村民開始在自家院子里或路邊生火做飯,土豆和米飯的香味慢慢彌漫開來。晚上7點半左右,參加救災的干部和戰士乘車趕到村里,男女老少在開闊的地方一起搭建帳篷,救災人員為受災的村民發放礦泉水和方便面。
夜幕降臨,老人和小孩進入帳篷休息,年輕人守在空曠的地方,在震后的第一個晚上守著這一座座臨時的“家”。(本網記者 李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