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像您剛才提到的,去年是脫貧攻堅戰首戰告捷,數字是1240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了減貧1000萬以上的目標。請問劉主任,如何能夠確保這個目標順利實現?此外還要提高脫貧的質量,脫貧之后不返貧,如何能夠讓這一任務經得起歷史的檢驗。謝謝。
劉永富: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再次提出了繼續確保再減少1000萬以上的貧困人口。我給大家通報一個情況,我們國家扶貧第一次制定扶貧標準是1986年,那時候只有人均200元人民幣,當時是有1.25億貧困人口,經過15年的努力,到2000年貧困人口減少到3200萬,這十五年年均減少639萬。
第二,大體是從2001年開始,扶貧標準是865元人民幣,當時是9000多萬貧困人口,到2010年的時候,降到了2600萬。這十年年均減少670萬。這幾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每年都保持減貧1000萬人以上。應該說比前15年、比前10年的數都增加了一倍,體現了我們的力度。當然這個事情是越往后越難的,而且這次要求不能“留鍋底”,以前都是有幾千萬的“鍋底”,這次沒有“鍋底”。完成這個任務我還是想多說幾句,首先還是要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增強我們的政治責任心、歷史使命感、工作的責任感。
脫貧攻堅要在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消除區域性貧困,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奮斗目標,必須要完成。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這項工作親自調研、親自掛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大家回想一下,十八大以后,總書記國內考察的第一站是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要表明我們黨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方向。第二站是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區看真貧,這向社會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們應該做什么?所以,十八大以來的每年新年,總書記在國內第一次考察都是到貧困地區。2013年春節前,到的是甘肅,2014年到的是內蒙古,2015年到的是云南,2016年到的是重慶,2017年到的是河北張家口,總書記為什么這么關心,放在心上,就說明他對完成這個任務是時刻牽掛在心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竭盡全力做好這件事情,和中央保持一致,確保任務的完成,維護黨的信譽,維護中央的權威,絕對不能打折扣。有了這個決心、信心和責任感,具體的辦法都是有的。所以,我們今年在具體辦法上還要找出最困難的“堅”,在邊疆民族地區、在貧困村要加大支持。我們國家貧困村有12.8萬個,占國家行政村的20%左右,有60%的貧困人口是在貧困村,所以,必須加強對貧困村的支持。
還有因病致貧返貧、因學致貧返貧特困群體。我們瞄準特困地區、特困群眾和貧困人口集中的貧困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幫扶力度,包括思想動員的力度,分類施策。特別是發展產業增收,易地搬遷脫貧,還有勞務輸出扶貧,生態保護扶貧等等。一句話,就是繼續貫徹我們精準扶貧、分類施策的根本要求。再就是保證質量,實行最嚴格的考核制度,必須要保證他們享受到國家的扶貧政策,他們得到了幫助,思想觀念有轉變,勞動技能有提升,有穩定收入的渠道。通過這些措施和辦法,不僅要保證進度,更要保證質量。謝謝。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我想提的是關于扶貧資金安全的問題。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社會關注度很高,山東也是在全國率先將扶貧資金審計貫穿到了扶貧的全過程。然而現在,基層干部挪用扶貧資金等這種違法的案件時有發生,侵害群眾的切身利益,在脫貧攻堅的決勝階段,要如何加強扶貧款的監管,真正發揮救命錢的作用。還有一個問題是在扶貧資金整合方面,現在中央和地方層面分別還存在著哪些阻礙,要如何解決?謝謝。
劉永富:
扶貧資金有效使用對脫貧攻堅至關重要,中央重視、社會關注,這個問題既是一個老問題,又是一個新問題。我們必須要始終抓住不放,要把它解決好。
首先就是改革完善我們的制度,如何分配、怎么使用,這個事情要把它設計好。這幾年我們做了一些工作,應該說這一項工作目前基本完成。
第二,要加強嚴格的監管。這幾年監管的力度越來越大,由于這項資金涉及面廣、線長,一直到縣鄉村,可以說分布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基層監管的難度還是有的。但是總體上講,是在逐步好轉的。我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些情況。2013年審計了17個縣,問題資金占被審計資金的15%,2016年審計了30個縣,問題資金是3%,所以這個比例還是大幅度下降。第二個變化,以前貪污的、浪費的多,現在趴在帳上的滯留資金是主要的。第三個是以前在市縣層面也比較多,現在主要是在鄉村兩級。我們的資金監管要根據這些新發生的變化,要調整方向,重點要向基層延伸。基層延伸首先要加強教育,要普及知識,要讓老百姓了解這個制度。所以,現在我們要求每個縣建立扶貧資金項目數據庫,把項目、資金進行公示、公告,要自覺接受社會基層和群眾的監督,這樣一監督,他就會收斂一些。
另外,實事求是講,資金大量增加,中央和省級撥付速度加快了。但是,縣里在我們基層鄉村做產業項目的時候,能力還是有一些不足的,基礎不是太扎實。所以要培養基層干部的能力,這也是重要的方面,把這個錢花好,怎么花錢,這都是出現的一些變化,我們還有不少監督的手段。
最后一條是嚴格查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帶電的高壓線不是一種宣示,是一種要求,是一種做法。我手頭有一個數據,紀檢監察部門2016年查處了16000多個問題,處理了19000多人,檢察院系統處理了1800多人,省級發現的問題處理了100多人。財政部、扶貧辦去年搞了一次集中的檢查,處理了1000多個問題、1000多人。我們國務院扶貧辦還有一個“12317”監督舉報電話,開通兩年來,收到1萬多個電話。我們希望通過嚴查嚴管,把扶貧的錢用好,發揮它的效益。我們也請社會各方面都來監督,大家共同樹立一個信心,一定能夠把這個錢用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