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肉進了狼嘴里,還能摳出來!”吉林省農安縣小城子鄉小城子村這個年過得歡天喜地。2016年,縣紀委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組成調查組進村挨戶調查,發現50個大棚32戶共計20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只發放了31個大棚22戶7.6萬元。貪污挪用財政扶貧資金的村支部書記和村報賬員被依法處理,并追繳了違紀資金,鎮財政所因監管不力也被追責。新的村委會領導班子上任履新,鎮上還配備了專職紀委書記,村里的大事小情統統走“四議兩公開”程序,透明而有序。
2016年以來,農安縣重點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信訪量下降明顯。
以直接管理扶貧事務、直接服務困難群眾的環節崗位和關鍵人群為重點,農安縣紀委對涉及扶貧領域和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進行梳理和研究。“案件不再下放鄉鎮辦理,而是由縣紀委明確到室、劃分到人,限時辦結,實行問題線索臺賬式管理,辦結一件銷號一件。”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崔博說,2016年全縣共有59件次反映侵害農民利益問題的線索,通過集體排查,有26件具有可查性,目前已全部查實查清處理。
針對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擠占挪用、揮霍浪費等問題,農安縣細化完善各項制度。2016年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全縣22個鄉鎮全部配備專職紀委書記,而此前紀委書記由鄉鎮黨委副書記兼任。
“這一鍋就煮八塊排骨,現在掀開了。誰吃了,哪去了,群眾瞅著你、紀委監督你、制度規范你。扶貧領域每分錢每件事必須都清清爽爽。”農安縣農安鎮群眾村村支書劉忠義說,“如果還有誰動扶貧領域資金的歪念頭,那就是大糊涂。”
吉林省農村人口多、農村干部多、惠農資金多,扶貧領域中雁過拔毛、違規承包經營農村土地中飽私囊、農機購置補貼虛報冒領等,是群眾感受最深的“切膚之痛”。2016年,吉林省紀委印發《關于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意見》,并對1500名新任鄉鎮紀委專職干部進行了培訓。像農安縣一樣,吉林省各地聚焦痛點,拔除病灶,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查結扶貧領域侵害群眾利益問題138起。
【記者手記】
在基層,扶貧領域的反腐敗工作百姓不看你怎么說,就看你怎么做,有什么成果。以農安縣小城子村來說,老百姓當初是持懷疑態度的——走走過場,能動誰?當紀委把案子查得清清楚楚、處置得明明白白,不僅老百姓為其點贊,而且威懾作用明顯,全縣村干部們都深受教育。好制度是保障,但一定要看落實,落得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