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微基金”正式向羅甸縣興隆小學學生提供愛心午餐,當天的午餐是米飯、炒黃瓜、炒茄子、炒豆腐和每人一個雞蛋。
海都閩南網訊 以微博客為代表的互動平臺,終于將汶川特大地震后潮涌般的民間慈善,推到了“人人可公益”的階段。就像新聞傳播進入“自媒體”時代一樣,我們迎來了“自公益”時代。
區別于傳統的公益形式,“自公益”由個人自主發起,親身實踐,參與度更高。無論關注的對象是一群人還是一個人,無論他或他們是親友還是陌生人,“自公益”都以樸素的向上向善的力量,帶給網上網下如春天般的溫暖。
本報自今日起開設“關注自公益”專欄,尋找公益互助的故事,展現普通人之間平凡的愛,探尋“自公益”與其他公益力量融合互動的模式,歡迎讀者朋友們提供線索,提出智慧,共同推動“自公益”成長。
每一個希望向上向善的人,都請加入進來。
正式運作一年后,“微基金”通過網絡曬出了過去一年的賬本。
2011年4月2日,本報以《貴州百余小學生第一次吃上午餐》為題,報道了民間公益人梁樹新等來自廣東的志愿者,在貴州省黔西縣紅板小學成功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的情況,這也成為第一個由民間公益力量成功實施“午餐援助計劃”的樣本。
兩天以后,為了讓“午餐援助計劃”持久健康運行,貴州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與民間公益人梁樹新合作,宣布貴州省青基會成立專項基金——“微基金”,幫助貴州山區孩子免費吃上熱騰騰的午餐。
2012年4月6日中午,“微基金”通過官方微博“@快樂微基金”發布了“【微基金】項目執行過程披露平臺”,在這個域名為“wjj.imore.net”的網站上,沒有專業的財務報表,“捐贈收入”和“捐贈支出”的金額數值,都精確到小數點以后兩位,每一筆超過0.01元的捐款,都能查到捐款時間、捐贈人、具體金額和捐贈渠道,每一筆超過0.01元的支出,都能查到支出時間、具體金額和用途摘要。
這就意味著,“微基金”每一分錢的善款流入和支出,都有據可查。
捐贈信息披露隨即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有網友感慨:這可能是史上“全裸曬”的第一部公益慈善賬本。
善款收支公示精確到每1分錢
點擊“【微基金】項目執行過程披露平臺”,主頁面正中間顯示著“微基金財務收支狀況(元)”的彩色柱狀圖。柱狀圖顯示,截至2012年4月8日,捐贈收入為2709571.74元,捐贈支出為886337.21元。
柱狀圖下方的微博評論區可以隨時發布評論,評論窗口的下方顯示著網友的留言。評論區左側的兩個餅狀圖分別顯示著“微基金總收入結構”和“2011年度行政費用結構分析”。
“微基金總收入結構”圖顯示,“淘寶公益渠道”的捐贈占61.28%,其次分別為“支付寶公益”、“農行匯款”、“聯合募集”和“一分鐘V捐”。
“2011年度行政費用結構分析”圖顯示,“辦公室租金、管理、水電費”占34.18%,職工薪資占33.26,固定資產占17.79%,交通差旅占8.42%,其他行政支出占6.35%。
與這些圖相對應,整個頁面左側豎直排列著一項項數字:捐贈收入¥2709571.74元,其中一分鐘V捐:¥56415.00,支付寶公益:¥495130.51,淘寶公益:¥1666905.90,農行匯款:¥302334.33,聯合募集:¥188786.00。
點擊其中的任何一種捐款渠道,都能查到具體的捐款時間、捐贈人、具體金額和捐贈渠道。
以“支付寶公益”為例,中國青年報記者看見總共807頁捐款信息,包含了2011年4月12日18時14分到2012年3月31日期間的12096筆捐款。2011年4月13日凌晨5時4分,“朱××”捐贈的0.01元顯示在第803頁第一排。絕大多數捐款在1元到100元之間。
“公益組織有義務對每一點愛心負責,不是應該公示,是必須公示。”梁樹新說。
捐贈支出的項目顯示,捐贈支出總額為886337.21元,其中項目撥款719558.60元(待撥款1161838元),行政辦公166778.61元。
記者點擊“項目撥款”看到,兩頁撥款記錄記載了撥款時間、撥款金額和資金去向。
“行政辦公”支出被細分成了151項,包括了人員、辦公室租賃、購買辦公用品、支付寶交易服務等各個方面。金額最大的單筆支出為2012年1月10日支出的1.2萬元,用途為3個項目人員工資,金額最小的單筆為支付寶交易服務費0.30元。
“‘微基金’目前只有兩名全職工作人員。去年12月新招聘1人,因沒有通過試用期已經在春節前離職,現在的兩人每月工資4000元。”梁樹新說,扣除社保費,兩名全職工作人員每月拿到手3772元,這在廣州是中等偏下的收入水平。
中國青年報記者同時發現,在“行政辦公”費用的首頁上顯示著一項“公益合作洽談餐費”,支出金額是554元,這是所有行政辦公支出中唯一的一筆就餐費用。
梁樹新對此解釋說,這是邀請了十幾位專業人士和公益伙伴為“微基金”發展“把脈”,并商談如何展開合作后的晚餐費用,平均每人花了39.57元,“一直糾結這要不要算在行政成本里,畢竟是吃飯啊。”
后來,“微基金”管理小組討論同意把這筆錢從行政成本里開支,“因為這是單純為微基金發展吃的飯,沒有其他議題。”梁樹新說,這也顯示出微基金這個1歲的“嬰兒”還需要繼續完善制度,到底什么情況能吃飯,如果吃飯按照什么標準安排,“但這筆已經花了的錢一定要公示,讓捐錢的人心里明明白白。”
信息披露同時顯示,過去一年里,羅甸縣邊陽鎮興隆小學等18所小學的4000多名學生累計免費就餐121773人次,“微基金”還幫助救助了一個貴州患紅斑狼瘡的女孩和一位廣州白血病女童。約有30萬人直接參與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