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瓶口衛生標準
如此嚴重的問題為何得不到飲料廠商重視?
一位飲料界資深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消費者不知情、瓶口螺旋處衛生標準空白、生產廠家為降低成本不愿更改瓶體模具都是無法推動瓶口螺旋處衛生得到重視的重要原因。
葉智也表示,自發現這一問題以來,他曾多次走訪過飲料生產車間,希望這一問題能夠得到生產廠家的重視,但幾乎都是無功而返。
“當時我發現這一問題后找了很多企業,生產廠家們都認為這是小事情。被冷凍液、粉塵等污染的瓶口螺旋處,飲用后最多造成消費者拉肚子。最多賠幾箱飲料就好了,但是要在瓶口部分加強密封性,則要進行模具調整,這是需要增加成本的。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沒有一個企業家想要再去增加自己的生產成本。”葉智說。
據了解,目前中國的生產商為了節約成本,瓶口越做越低,瓶體則越做越薄。若要改變瓶口的密封設計,其瓶蓋原料成本增加也不過是每日百元的成本,但若要修改模具,則此項費用可能要上萬元。
本報記者在走訪一些飲料生產廠發現。對于中小飲料廠來說,一條普通的機動化生產線每天生產20萬個瓶坯(瓶裝飲料的原始瓶體),如果要修改瓶蓋密封,則每個瓶蓋的成本上漲5厘錢,材料費增加100元的成本,這些中小廠家的老板均認為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能省則省,所以不愿意改模具。
而對于大型的飲料廠來說,其瓶坯與瓶蓋的生產設備一體化,這樣一臺機器的造價高達千萬元人民幣。若是僅改動一個小小的瓶蓋設計卻要重新購進一臺千萬元的機器,生產商們則覺得有些劃不來。
此外,本報記者通過查找發現,目前我國對于飲料飲品出臺了很多相應的衛生標準。其中包括:聚酯(PET)飲料瓶衛生標準、飲料瓶蓋墊片密封衛生標準以及飲料內溶物衛生標準。在這里又分為果汁飲料的衛生標準、茶飲料的衛生標準等,但并沒有關于飲料瓶口與瓶嘴螺紋處的衛生標準。
一名浸淫包裝行業多年的生產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現在食品的外包裝只要求密封度的標準。只要內溶物細菌不超標,就沒有人在意你用什么方法去包裝,即使你包裝的瓶體再有問題,那也是規范的空白,沒什么大不了的。在運輸流通中的二次污染、塵埃污染、冷凍液污染等問題也都不是在飲料液體中的,而是在密封螺旋處。這里既然沒有政府的衛生標準去規范,也就只有道德層面上的補償了。所以我們也就不擔心在這一位置出現問題的飲料,需要我們承擔什么責任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