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馬英九走進臺灣清華大學,傾聽學子的聲音。修補短板,除了傾聽還要有行動。(資料圖)
N本報記者之光
海都閩南網訊 2012臺灣選舉14日落幕,馬英九以近80萬票差距擊敗對方成功連任。用馬英九的話來說,當選之后,高興一個晚上就好,因為之后的路仍然異常艱難。正如馬英九在勝選感言中所說,如何處理攸關人民切身感受的“無感復蘇”,如何拉近臺灣的貧富差距,如何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中殺出一條繁榮之路,是他后面4年須努力的方向。
幸福感修補“民生”短板
2012年贏了79萬余票,與2008年大勝221萬票,實在是難同日而語。為什么馬英九此次會選得如此辛苦?
去年選戰開始,民進黨提不出有效的兩岸關系政策,為了避開這個“死穴”,蔡英文的競選策略主打民生牌,訴求社會的公平正義,訴求縮短貧富差距,將民眾的視線引向關注中低收入階層,關注社會不公,還喊出“過去四年你們過得好嗎”,導致民眾對馬的疑慮上升。
馬英九曾說過一句冷笑話,臺灣地區領導人不是人干的,是馬干的。馬英九接下的是陳水扁留下的一個爛攤子,經濟發展停滯長達10年時間,失業率高企,中低階層民眾收入未增,特別是民眾對生活水平的提升沒有太大的感受。
拉近貧富的差距,關照弱勢群體,體現社會公平的民生問題,馬英九必須補強。比如曾在臺灣島內吵翻天的富人多交健保費、如何征收奢侈稅等議題,不僅要有回應,而且要有動作。
有胸懷修補“人和”短板
這次宋楚瑜出來參選,成為泛藍選民心中的痛。當事者宋楚瑜受到強烈質疑之時,人們也回過頭來審視馬英九,“人和”問題,一直是馬英九的另一短板。今后這四年,如何修補泛藍三黨的關系,凝聚泛藍板塊,讓共同追求兩岸和平穩定的國親新三黨同心,發展成為島內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
周美青在2008年“大選”為臺站臺助選時,曾對臺下的選民說出了一番大實話,馬英九“不是一個會關心、體貼別人的人,人情世故不周到,但他正直、善良、忠厚、溫和、認真、負責”。周美青的話真是一針見血指出了馬英九的缺點,就是人情世故不周到。這一點從馬與國民黨大老的關系,乃至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關系就可以看出來。吳伯雄為馬助選時曾說:“個人的感受,或是對某些事情的不滿意,比起2300萬人的禍福,實在是可以一笑置之。”連戰父子在最后關頭力挺馬英九,也是為了國民黨的政黨利益,為了兩岸的和平穩定。宋楚瑜更是公開抱怨馬英九,2008年勝選之后對親民黨不聞不問,對他提出的執政建言充耳不聞,這才有了之后的馬英九與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帶著湖南菜,夜訪宋楚瑜。
所以,馬英九的后四年,應該一肩扛起整合、團結泛藍陣營的責任,以更廣胸襟包容同一陣營的意見與聲音。
執政力修補“能力”短板
馬英九的執政能力一直為外界質疑,特別是“八八風災”期間救災動作太慢和某些官員的無厘頭的發言,經媒體放大后引起民眾對馬團隊執政能力的質疑,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因此下臺負責。之后,“八八風災”似乎成了馬團隊“無能”的一個標簽,也成了這次民進黨“打馬”的一個理由。
馬英九上臺四年來,其實推動不少改革,包括勞保年金、老年年金、二代健保、奢侈稅、“居住正義五法”等,執政團隊也全力拼經濟。可是企業賺錢勞工沒有感覺,許多年輕人依舊找不到工作,高房價令人咋舌,人民當然對經濟成就無感。
馬宣示第二任要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沒有連任壓力的他肩負人民的托付與期待,特別是在下個月的“內閣”改組中,要強化團隊的執政力,各部門要擰緊螺絲,用心施政,避免再出現“取消貧童牛奶補貼”、老年津貼補助361元新臺幣這樣的事,讓臺灣民眾覺得這群官員是不是不食人間煙火。
拼經濟修補“防御”短板
4年前,馬蕭配打出“我們準備好了”的競選口號,大贏謝長廷當選。剛上任時,民眾對馬英九的期待很高,但未料爆發了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引發經濟衰退。盡管臺灣的經濟復蘇速度很快,增長幅度居于全球第四位、亞洲第二位,但民眾的收入并沒有大幅提高。
而就在前天,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九國都被標準普爾降低等級,其中法國從最高的三A下降一級,為AA+,意大利、西班牙則連降兩級。歐債危機如何解決,現在誰都沒有把握。很顯然,馬英九勝選之后,面臨的首個挑戰,就是歐債風暴的襲擊。
所以,馬英九沒有一點點懈怠的本錢,對歐洲出口量的下降其實已經反映在臺灣各項出口產業的實際生產與銷售統計上,某些信息通信產業的無薪假狀態,在選前就已開始。
勝選后,馬英九在未來4年,完全可以有更充分的空間因應經濟形勢的變化。馬英九必須要有更積極的作為,不是只拿出防守型的措施,比如中小企業的信保基金增加1120億新臺幣的貸款額度,每人10萬元新臺幣的失業紓困貸款,而更要有進攻型的策略。只要因應得宜,歐債危機對于臺灣或許是一個轉機,為臺灣的升級與轉型辟出一條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