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趙勇
海都閩南網訊 2010年12月,深圳市住宅租賃管理服務中心被曝人均年薪近30萬元,輿論大嘩,時稱“最牛工資”事件,該中心主任當時稱網帖中的工資表早已作廢。近日,國家審計署披露審計報告顯示,該中心2009年和2010年人均工資達32.76萬元和30.57萬元。被曝光至今,該中心未出現人事變動,僅把其主任從市財政領取的2萬元收回。(1月11日《京華時報》)
當時輿論強烈質疑,只是苦無證據,事情不了了之。一年多后,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證實了此事。此外,審計報告還特意提到該中心將本為國有資產的443.69萬元“自有物業”租金收入私分殆盡,令此事的嚴重程度,較“最牛工資”又提高了一級。盡管如此,處理結果僅是把該中心主任從市財政領取的兩萬元薪水收回——權力集體自肥之零風險,由此可見一斑。
該中心雖為經費自籌類事業單位,但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權力機構,其收入來源主要包括按照不超過2%的固定比例從政府物業租金收入中計提的業務費、維修費以及“自有物業”收入。很明顯,如果沒有管理國有資產的行政職能,他們不可能如此旱澇保收,富得流油。
類似事件,我們看過不少,尷尬的是,這些丑聞曝光后,卻鮮見責任人被追究法律責任——這等行徑無疑涉嫌貪污或侵占國有資產,但最后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負責人位子照坐。相關部門對權力集體自肥的寬容,令人驚嘆。
越來越多的案例表明,利益均沾的權力集體自肥已成貪腐新品種,當事人屢屢打出“集體決策”這個擋箭牌,于是,收益無窮大,風險幾乎等于零。
如果監管部門繼續寬容、縱容,法律責任追究機制繼續綿軟無力,權力集體自肥將不斷坐大,終至成貪腐“安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