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5時58分07秒,神八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N據新華社電
神舟八號飛船于11月1日凌晨5時58分07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火箭飛行583秒后,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奔赴與天宮一號的太空之約。他和天宮一號的太空初吻,將在3日凌晨來臨,屆時,神八和天宮一號正飛行在我國甘肅、陜西上空。據介紹,12天后,他們或將再次在甘肅、陜西上空接吻。
等待: 相約在32天后
9月29日晚9時16分,天宮一號像個羞澀的少女,早早來到約會地點,一圈一圈地踱著步,等待著心中的“戀人”。此時,距與神舟八號約定相會的時刻,還有32天又8小時28分鐘。
她需要通過多次變軌,才能到達神舟八號能夠找到她的地方;需要對測量設備、對接機構性能以及停控、倒飛等功能進行測試,在確保設備工作正常后,才可以握住神舟八號熱情洋溢的手。兩人擁吻后,神八的電源系統將不再工作。天宮一號將把100伏的高壓電轉換為低壓電,提供給神舟八號,讓神舟八號保持充足的“體能”返回地球。
發射:神八零誤差入軌
11月1日凌晨,戈壁灘上,高聳的火箭發射塔架,像一位送別兒子的母親,把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輕輕挽入臂中。發射時間定于1日凌晨5時58分,發射前4小時又將點火時間精確到5時58分07秒。
為了發射天宮一號,長征二號F火箭進行了170多項改進。而這一次,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20余項改進。浩瀚的太空,留給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這對情侶相會的時間和地點近乎苛刻。只有做到發射“零窗口”、火箭入軌“零誤差”,才能把飛船精準地送入預定軌道,讓他與她在兩天后順利相見。
“……5、4、3、2、1,點火!”零號指揮員下達倒計時指令。吐著巨大的橘紅色火焰,重達497噸的火箭轟鳴了約3秒時間,離開顫抖的大地,奔赴太空之約。583秒后,神舟八號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期待:3日晨相會祖國上空
按照交會對接方案,神舟八號將在地面測控系統的引導下,經歷5次變軌,從初始軌道轉移到與天宮一號同一軌道。當兩者相距約52公里時,神舟八號安裝的通信系統,將收到來自天宮一號的信號。
進入尋找、接近和平移靠攏階段,神舟八號將不停地通過自身的微波雷達等裝置,尋找、靠近天宮一號。為了防止與她擦肩而過,神舟八號還首次安裝了平移發動機,平行移動調整位置,準確對接。
5公里、140米、30米,他和她最后一次駐足凝望。神舟八號再次緩步前行,主動伸出他的雙臂。按照交會對接方案,這一次的對接,由神舟八號平伸出捕獲環,拉近、鎖緊天宮一號。
如果這一切順利到來的話,屬于中國空間飛行器的太空初吻,將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來臨。那一刻,天宮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542圈。那一刻,他和她,就在祖國上空。
釋疑 “接吻”為何選甘陜上空
據介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預計交會對接的時間是3日凌晨,屆時兩個飛行器正飛行在我國甘肅、陜西上空。交會對接為何選擇在我國甘肅、陜西上空實現?據北京飛控中心總體室工程師陳翔介紹,甘肅、陜西兩地測控站分布比較密集,屬于搭界弧段,可實現測控全可見。同時,甘陜兩地又處于天鏈01星和天鏈02星兩顆中繼衛星的覆蓋地段,能夠保證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從相距140米的停泊點到最終的靠攏鎖緊階段,整個過程都在我國觀測范圍內。(新華)
連線
火箭總指揮 給自己滿分
昨日早上6時30分,在神八成功發射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連線了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和發射場副總設計師鄭永煌等人,第一時間致以祝賀和敬意。劉宇給長二F遙八火箭和自己團隊在神八任務中的表現給出了“滿分”“完美”的評價。在遙八火箭的粉身碎骨相助下,神八完美入軌,創造了中國火箭入軌精度的最高紀錄。
發射的完美成功也離不開發射場系統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32天內連續發射兩次航天器,創下了連續執行兩次載人航天任務間隔最短的歷史紀錄。鄭永煌說,這對發射場設施設備和人員都是巨大考驗。發射場為此簡化流程、取消休假,在最短時間內成功組織了測試、總裝、轉運和聯合測試等工作。
電話中的航天專家們興奮卻掩不住倦意,他們已經工作了近24個小時,從10月31日白天火箭加注燃料到晚上8時全體進入發射場進行倒計時準備,他們一夜未眠。(本報記者 謝秋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