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聚焦民生》顯示,目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為3.23:1,成為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持續增長,貧富差距也正在逐漸拉大。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曾指出,“我國基尼系數在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后仍在逐年攀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換句話說,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理解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并沒有從經濟高速增長中得到好處。基于此,溫家寶總理曾多次強調,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不久前,在出席第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時,溫家寶再次表示,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時至今日,“絕對貧困”者已大大減少,不過,對于那些“相對貧困”者來說,雖然剛剛掙脫了貧困線,但是一旦遇到什么生活波折,就很有可能會重返“絕對貧困”的谷底。遏止貧富差距擴大勢在必行,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才能避免收入差距的繼續擴大?
在市場發育尚不完全的前提下,少數掌握著權力或者資源的人因此而具有了以權力或者資源換取利益的空間。在這樣的狀況下,財富的分配更多的是通過非正規的管道進行的。正是這些不合法的或不合理的財富轉移,導致社會財富迅速集中于少數人之手,拉大了貧富之間的差距。因此,要想防止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首先就必須消除轉型過程中的資源和財產分配的制度缺陷,阻斷市場與權力的結合,真正實現財富分配過程的公平和公正。
在此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而且覆蓋面廣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實施就業優先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關鍵。以就業獲取收入作為基礎保障,是由我國國情所決定的保障模式,而城市貧困群體中又以下崗失業人群為多。因此,國家在制定產業政策和進行宏觀調控的時候,應該把“充分就業”作為最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保障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的基礎上,通過“充分就業”來實現其自身的救助。
貧困的“代際轉移”日漸成為嚴峻的社會現實,而其成因并不復雜因為貧窮,貧困人口自身以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往往是其難以支付的,但是也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他們的知識結構,在就業市場上找到對自己更加有利的位置。財富的差異導致了受教育機會的不均等,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的生存和發展,從而最終導致貧富差距的“代際轉移”。要想彌補這種差距,就需要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來發揮作用。在“生活扶助”、“就業扶助”之外,貧困群體更需要一種“教育扶助”,也只有這樣才能使貧困群體以及他們的子女具有更多的就業優勢,從而真正實現“充分就業”過程中的自我救贖。
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是一道社會難題,有必要引起社會各界足夠的重視。如果全社會都來關注低收入者,他們的生存狀況應該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起碼不至于剛剛擺脫了“絕對貧困”的深淵,又立刻陷入“相對貧困”的泥潭。
責任編輯:hdwmn_cj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