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姐們的印度舞一跳起,乘客們的快門便按個不停
留個影,回去跟人說說咱也坐了首發車
龍巖站發的這份午餐還沒吃完,漳州站就到了
蔣先生自制了100個“首日封”,準備待動車抵達龍巖后,寄給朋友
06:53
南昌鐵路:參加龍廈鐵路首發體驗活動的體驗者們已經就座了。準備出發咯。
07:20
南昌鐵路:旅客吃得好開心啊。
12:08
興隆魚:體驗龍廈動車快樂午餐,不錯哦。
12:15
睆兒86:龍廈動車首發儀式,列車服務中。
閩南網6月30日訊 前幾天,動車還沒開通,就有不少網友在微博上秀起了車票。昨天一發車,好家伙,微博上可真熱鬧,攝郎們在秀相機,動姐們在秀舞技,吃貨們在秀盒飯……
圖片雖熱鬧,可卻總覺得少了點什么。要知道,首發車上的乘客可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個人,無論年齡,不分職業,都有著和動車不得不說的故事。那么,就讓我們來聽聽這老中青三代人與動車的不解之緣吧。
【記者體驗】
根據時間的安排,昨日上午的龍廈鐵路正式開通發車,將于11時20分從龍巖站首發一列開往福州的動車。但由于龍巖沒有動車組,所以執行首發任務的動車是昨天上午7時許提前從福州開下來到龍巖的,而且在福州發車及途經廈門和漳州時,順途搭載200多名媒體記者、市民、勞模、鐵路退休員工等,到龍巖參加首發式。
昨日上午7時13分,從福州開往龍巖執行首發任務的動車組D6417緩緩駛入漳州站,在站臺上等待的眾人都很興奮。
動車穩穩停靠在指定位置后,只有2分鐘的停留時間,動車工作人員馬上指引大家上車。2分鐘后,動車開始緩緩啟動了。約5分鐘之后,車上的速度儀表顯示,時速已經達到了190多公里,鐵路兩旁的一排排電線桿快速地向后退去。
以前坐火車時,常會聽到“哐當哐當”的聲響,但這回卻沒有。一問才知,以前鐵路的鋼軌是25米長一根,接縫處多,縫也大,列車行進時,“哐當”聲響就來自于兩根鋼軌的接縫處。而龍廈鐵路使用的是無縫鋼軌,鋪軌用的每一根鋼軌長500米,鋪設后又焊接到一塊,沒有接縫,就不再有“哐當哐當”的聲音了。
一路上,飛馳的動車穿過一個個隧道,在穿過一片山林后,動車又穿入了一個隧道。
在鐵道部門工作30多年的退休老干部巫阿民說,龍廈鐵路地處福建西南,施工地段多在低山丘陵、山間谷底,全線共有隧道22座,其中,象山隧道是華東第一長隧道,全長15.9公里,單線雙洞。現在穿過的就是這個隧道,仔細聽,聲音明顯和前面幾個隧道不同,較沉重些,因為這個隧道較長,回聲較難傳出去。
10時許,動車D6417順利抵達龍巖站。龍巖站的站臺上已搭好了即將舉行首發車的彩臺。
11時19分,伴隨著一聲笛鳴,“和諧號”D6417次列車緩緩駛出龍巖車站,龍廈鐵路首趟動車組正式開行,從龍巖出發,經過廈門,駛向福州。
動車啟動后,乘務員開始發放盒飯,一盒飯配一盒菜。眾人邊吃飯邊聊天,一餐飯還沒吃完,動車上的廣播就開始提示:“漳州站到了。”
孫文明,74歲,1962年從江蘇老家來到廈門工作,退休前是鐵路局電務組員工
在鐵路干了36年,還是頭回坐動車
說出來真是沒人相信,我在鐵路系統呆了36年,龍巖段的通信檢修還是我負責的,可動車還是第一次坐。而且以前為了工作,到過龍巖無數次,可都沒真正地玩過,古田會址、冠豸山、永定土樓,聽著都很熟悉,就是一次都沒去過。
那時候的火車時速比亞運會自行車賽還慢。我記得很清楚,第6屆亞運會上的自行車賽,車手的自行車時速是39公里/小時,而火車的時速是38公里/小時。廈門到龍巖鐵路還不能直達,要先坐四五個小時的火車到漳平,然后再從漳平坐3小時的火車才能抵達龍巖。而且車次少,有時候從廈門到了漳平,如果趕不上火車,還要在漳平住上一晚。
以前信號燈是懸掛煤油燈的,如今都是高科技了。我經常看報紙和電視,都知道。年輕時,只想著努力工作,因此放棄了很多游玩的機會。現在老了,交通也方便了,可以跟老伴坐動車到龍巖的老同事家里走走。
巫阿民,66歲,鐵路老司機
以前上班是公子,下班是叫花子現在上班是紳士,下班還是紳士
科技的變化實在是大,根本無法想象。
我1969年就開始參加工作,一直到2006年退休,在鐵路部門工作了37年,當過司爐,當過副司機,也當過司機。
以前當火車司機的時候,每天上班都要提一個籃子,就像古代公子哥一樣,里面裝的是飯包,還有扳手、鐵錘等工具。因為火車是內燃機的,在小小的駕駛室里,經常被煙熏得滿臉黑黑的,下班時,還要拿著扳手檢修機車。而且每次回站,還得擦洗機車,兩只手都油油的,全身衣服都臟兮兮的。那時候,大家都說火車司機“上班是公子,下班是叫花子”。
當司爐時,更辛苦啊!那時沒有空調,在大熱天里,一鏟一鏟往高爐里加煤,不得落下,否則火車馬力就不足。記得從永定到漳平,有一段上坡,我和副司機兩人輪流鏟煤,不敢停下,鏟得手都發酸了。這段路跑下來,兩人共鏟了四五噸煤,全身都被煤塵弄黑了,像個黑人。
現在開動車很好啊,都是全自動的,每個動車員都是穿制服打領帶上班,下班時,還是制服領帶,全身干干凈凈的。上班是紳士,下班還是紳士。
張思翰,12歲,廈門群惠小學五年級學生
動車很快,不會吵
廈門北站以后將只發普列,廈門站才是動車,這些我都有關注。廈門火車站的規劃用途,我也都知道。剛才媽媽要調試座位,還是我幫她按的按鈕呢。
媽媽說,我是個“小車迷”。以前,我跟爸爸媽媽在日本住過兩年,那里的新干線我也是有坐過的。跟龍廈動車相比的話,車型不一樣,而且動車速度比較慢。不過,動車也挺好,不會吵,很快,坐在里面不會感到躁動不安。
葉素英,75歲,龍巖人
以前到廈門開車都要3小時
我老伴以前在火車站后勤部干了30多年,主要負責火車的電焊維修。后來,5個孩子中有2個在龍巖鐵路系統工作。外孫現在在國外修讀橋梁設計。我們一家子啊,注定與交通結緣。
5年前,3個女兒在廈門買房定居。每次她們回龍巖,或是我們去廈門,自己開車都要3個小時,路上也會疲憊。現在動車開通了,女兒們都說以后回家就坐動車比較快。這回,我就是和老伴、孫女一起到廈門找女兒的。
張先生,香港人,火車票發燒友
特地從香港來就為了坐這趟車
龍巖人太幸福了,100多公里只要50多元,很便宜。
我是個火車票發燒友,武廣、滬寧、京滬、福廈、昌九、龍廈等都坐過,現在家里有100多張的火車票。這回,為了收集龍廈動車的首發車票,我25日特地從深圳乘坐動車到武漢,再從武漢到廈門。
現在就等著廈深鐵路開通了,這樣從香港到深圳再到龍巖就很方便了。以后如果有機會,我打算還跟朋友一起到龍巖旅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