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蘋果包裹在藥袋里
閩南網6月12日訊 山東煙臺紅富士蘋果,以個大皮潤、甘甜酥脆暢銷全國各地。作為煙臺紅富士的主產區的棲霞和招遠,年產蘋果十幾億公斤。而記者調查發現,一種小作坊生產,無任何標志的藥袋被當地果農大量使用。這種藥袋將包裹幼果直到成熟,白色藥末直接與蘋果接觸。對于所用藥物,藥袋生產商和銷售商都諱莫如深,當地果農和農業合作社人員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據悉,去年年底,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達成一致意見:鑒于福美胂(音shèn)等化學結構含胂的產品存在安全風險,建議按有關程序撤銷此類產品的登記。
套上藥袋賣相好 很多果園都用了
煙臺招遠市大秦家鎮,60歲的果農劉國強,穿梭在密密匝匝的蘋果樹間。他瞇起眼睛,將紙袋套在幼果上,一捏封口,紙袋就掛在樹上。藥袋長寬約十五六厘米,外面是黃色的復合紙,里面的深色紙沾滿白色藥末,直接與幼果接觸。一些白色粉末從紙袋飄出,粘在劉國強手指上,散發出一股刺鼻氣味。劉國強說,當地不少果農套袋時戴口罩和手套,有的甚至將頭包裹嚴實,“像戴上防毒面具”。劉國強說,蘋果套藥袋賣相好。
5月下旬至6月上旬,記者多次驅車沿S304省道調查,從棲霞市到招遠市百余公里沿線,幾乎綿連的各村蘋果園都在大量使用藥袋。
農藥兌水程度 都是憑感覺
今年3月,當地政府部門曾查處藥袋200多萬只,要求禁止使用藥袋。但記者調查發現,目前這種藥袋仍在大量生產和使用,“并不斷呈擴大之勢”。
緊鄰棲霞市寺口鎮的招遠市阜山鎮,就有一家藥袋加工作坊。轟鳴的車間內,一名工人提著鐵壺,壺內裝有灰白色的糊狀物。“這是調好的藥,就是兌些水,比例自己把握,想讓藥袋上的藥少,就多放水,藥多少放水。”
對于所用藥物,藥袋生產商和銷售商都諱莫如深,當地果農和農業合作社人員坦言,“人人都知道是退菌特和福美胂,是禁止使用的”。
農業專家表示,退菌特是福美雙、福美鋅、福美甲胂的復配制劑,主要用于防治果蔬病害。成分中的福美雙對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噴藥時注意防護,誤服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福美鋅與皮膚接觸會引起皮炎。福美甲胂則對皮膚和黏膜有刺激作用。而福美胂,一種防治植物病害的含胂農藥,對蘋果腐爛病有特效。
農業部官員:農藥殘留沒那么可怕
本報訊農藥殘留,近來成為很多老百姓的擔憂。日前,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表示,農藥殘留沒那么可怕。我國已先后禁止淘汰了33種高毒農藥,包括甲胺磷等在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仍在廣泛使用的產品。目前我國高毒農藥的比例已由原來的30%減少到了不足2%,72%以上的農藥是低毒產品,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農藥比以前的更加安全。
同時,從監測看,我國農藥殘留超標率已逐年下降,從10年前的超過50%降到目前的10%以下;殘留檢出值也明顯降低,10年前檢出超過1mg/kg農藥殘留量的蔬菜數量較多,但現已很少見。此外,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總體較高,如稻米和水果高達98%以上,蔬菜和茶葉也達95%以上。沒有殘留是理想主義,沒有一個國家能做到,但可以通過一些措施減少農藥殘留。(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