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經歷坎坷,但庭上袁女士心態還不錯
海都閩南網訊 今年33歲的袁女士是浙江寧波鎮海人,原本開了一家服裝店,丈夫陳先生給一家單位開車,日子雖不富裕,但也安穩。可自從7年前剖腹生下女兒后,袁女士的狀況:先是右下腹出現一個硬塊,后來做了一次腹腔鏡手術;緊接著又被檢查出胃癌,診斷只能活4到6個月;再做手術,切除腫瘤。
腫瘤病理切片結果讓人驚駭不已——袁女士的身體里有半只橡膠手套。“在這之前,我只在鎮海和寧波的兩家醫院做過手術,這半只手套肯定和其中一家有關。”為了討回公道,袁女士將兩家醫院都告上了法庭。24日下午,鎮海法院公開審理此案。
生完寶寶4年后右下腹發現“乒乓球”
袁女士說,她和那半只手套發生聯系,可能要追溯到2005年生女兒那會。
當年6月13日,袁女士住進鎮海龍賽醫院待產,第二天剖腹產下一女嬰,母女平安。“女兒出來時,喝進了一點羊水,醫生們都趕著去搶救女兒了,過了一會才有人來幫我縫合。”除了這一點,袁女士對當年的剖腹產經過已無太多印象。
此后,袁女士一直沒感覺身體有異樣。直到2009年,她發現右下腹有一個硬塊,經常會突起,大小似一個乒乓球,按下去,還動來動去,但感覺不到疼痛,只是偶爾會發燒和有一些婦科炎癥。袁女士以為是女性常見病,一直吃藥治療。
“乒乓球”切掉后又被查出胃癌
去年10月22日,袁女士因為上腹泛酸不適,到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就診,醫院初步診斷為右卵巢纖維卵泡膜細胞瘤。幾天后,袁女士在醫院做了腹腔鏡下卵巢右附件切除術。
11月1日,袁女士出院。出院后一星期,袁女士發現大便變黑,去龍賽醫院就診。龍賽醫院給出的診斷是胃癌,“只能活4到6個月”。家人怕袁女士受不了,騙她說是胃潰瘍,并帶她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確診。醫生診斷后告訴她,胃部情況并不壞,只要切掉癌變部分即可。
手術前的拍片顯示,袁女士右下腹也有黑色陰影。今年春節后,袁女士在閔行分院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十分順利,袁女士的胃雖然切掉了大半,但感覺好多了。
黑色瘤原是半只橡膠手套患者狀告兩醫院
那個又黑又重的瘤,大小6cm×4cm×4cm,醫生切開進行病理分析后,大吃一驚。
“我記得醫生跟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這是醫療事故!’”袁女士說。
原來,右下腹這個瘤其實是袁女士體內的大網膜異物肉芽腫結節并囊性改變,里面居然包裹了半只(沒有五指部分)醫用橡膠手套,幸好手套還沒粘到腸子,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袁女士一家十分震驚——醫生動完手術,居然把手套落在身體里了。
袁女士說,自己此前在龍賽醫院和婦兒醫院都動過手術,一時確定不了是哪家所留。
后來,他們曾去找過這兩家醫院,但兩家醫院都說不是自己所留。
“我們問過上海的醫生,手套要形成這樣一個瘤需要多長時間。醫生說幾個月就有可能形成,所以還是無法推斷。”
今年3月底,袁女士一紙訴狀把兩家醫院告到鎮海法院,索賠醫療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21萬多元。
法院開庭審理兩家醫院都要求鑒定手套來源
24日下午,此案開庭。
袁女士和律師、老公、父母、姑姑等一起來到法院,兩家醫院則委托律師出庭。
袁女士個頭嬌小,短發,穿黑色外套、紅色運動褲,雖然面色蠟黃,但看上去精神不錯。
袁女士的律師表示,兩家醫院在手術中缺失業務水準和謹慎態度,把手套留在袁女士體內,給她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損害和經濟損失,故應當賠償相關損失。
兩家醫院都在庭前向法院申請了司法鑒定,希望通過手套目前的狀態鑒定出其進入體內的時間。
龍賽醫院的律師表示,如果鑒定出來是龍賽醫院的,醫院會承擔相應責任。袁女士索賠的費用,是基于胃癌和在上海的手術而產生的,這跟手套留在體內有多大關聯,目前還不清楚,所以現在索賠沒有道理。
他還提出,要求兩家醫院共同賠償也是沒有依據的。“如果鑒定出來是婦兒醫院遺留的手套,我們完全不需要賠償,所以還是要先搞清來源。”
婦兒醫院的律師則較為肯定地表示,手套不是他們所留。他介紹,去年醫院為袁女士所做的是右附件腹腔鏡手術,而不是開腹手術,前者只需要開一個“小洞”,因此不可能把半只手套遺留在袁女士腹中。此外,腹腔鏡手術和發現手套僅隔了3個月,這么短時間不可能形成大網膜異物肉芽腫結節并囊性改變。
對于該律師的說法,袁女士家人十分不滿,幾次忍不住在下面發言,都被法官制止。
由于案情復雜,法庭未當庭宣判。
法官說,法院將盡快委托專業機構鑒定,等結果出來后再次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