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推出“接管通”信訪工作機制,讓群眾矛盾在家門口化解、訴求在基層得到處理解決
“接”到基層 “管”到一線 “通”到民心
建甌創新建立三級精準接訪、三線分類管理、三層互通平臺的“接管通”信訪工作機制,讓群眾矛盾在家門口化解、訴求在基層得到處理解決,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最近,該市還新推出“接管通”微信小程序,讓百姓不出門就能解決訴求問題。
面對面“接”到基層
去年中秋前夕,69名農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11萬元工資。
兩年前,拖欠這些農民工工資的企業主被關押,企業倒閉在即,農民工討薪無望。掛點東峰鎮的建甌市領導下鄉鎮接訪時得知情況后,要求鎮政府成立聯合調處工作小組,引導信訪人先向人社部門申請勞動仲裁,同時請代理律師會見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求法定代表人出具授權委托書,委托他人全權協商解決。經多方努力,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確定以企業對外出租廠房,兩年租金分4期支付農民工工資。
如今,這項下訪制度成為建甌市“接管通”信訪工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市信訪局局長葉暉介紹,每月15日,建甌市委書記、市長輪流到信訪局,面對面接待當月信訪聯席會議列出的重點信訪件當事人。
一系列制度設計“立柱架梁”——建甌市領導每月10日下鄉,到掛點鄉鎮(街道)接訪;鄉鎮(街道)主要領導每周一上午接訪,鄉鎮(街道)領導每月定時下村接訪。葉暉說:“市到鄉一線,鄉到村一線,村到村民一線,這‘三線’相連,讓信訪維穩工作關口前移,一竿子插到底。”
此外,建甌市黨政領導每周一、周四坐班約訪,市信訪局根據日常接訪收集的重點信訪問題,提前通知分管市領導,并做好與信訪人對接。由于對接精準,許多信訪件都能當場化解結案,或下一步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調處辦理。
動態管理“管”到一線
信訪既是說理,也是說法的途徑,它為百姓和政府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如何搭好這座橋梁,保證合理訴求的暢通?建甌市針對不同信訪對象推出了“三線管理”機制。
第一線是“藍線”管理。對所有信訪件在信訪人第一次進入信訪渠道的實行“藍線”管理,“藍線”管理的對象為一般性信訪問題,藍線管理問題要求在15日內解決完畢,15日內未解決的問題自動預警。
第二線是“黃線”管理。“黃線”管理為較大信訪問題,鄉鎮(街道)每月向建甌市信訪聯席辦匯總一次“黃線”問題的解決進展。
第三線是“紅線”管理。“紅線”管理為高危性信訪問題,包括信訪事項已經三級終結,信訪人仍不息訪的;信訪訴求已有合理解決方案,信訪人仍不息訪的等。
川石鄉吳某,2012年以來非正常上訪數十次,當地黨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吳某仍采取極端措施要挾政府和工作人員,擾亂機關正常辦公秩序。公安機關針對其違法犯罪行為展開調查,最后吳某被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尋釁滋事罪、妨害公務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同時責令吳某退賠犯罪所得24.42萬元。
在建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吳平西看來,通過對全市不同信訪對象實行分類動態管理,既把信訪維穩工作的重點放在初信初訪上,又能做到動態預警、有效處置。
服務民生“通”到民心
建甌市還打造了三層平臺:政府防范風險平臺、民間調解平臺、上訪戶精準扶貧平臺。
打造政府防范風險的平臺,讓政策投向與百姓的風險相通。對發生在轄區內的公共安全案件事件,由市政府出資145萬元購買公共安全責任險,一旦發生傷亡3人以上較大公共安全案件事件,立即啟動保險理賠機制,控制風險,防止發生群體性、極端性事件。
打造民間調解的平臺,讓調解方式與百姓的需求相通。建甌市在市級層面創建了由政府補助,民間創辦的“百姓說理之家”,采取“信訪局開單、司法局交單、百姓說理之家接單”的形式開展工作,由當地知名度較高、群眾信任、調解經驗豐富的民間調解專家若干人組成,通過以理服人、以情感化、心理疏導等形式向上訪對象說理、說情、說事,發動百姓為百姓解決問題;在鄉鎮(街道)建立18個百姓評理室,為疑難信訪問題的化解設立了緩沖帶。
打造精準幫扶的平臺,確保人文關懷與百姓的困難相通。建甌市與當地農商銀行合作,建立信訪維穩專項小額貸款項目,對家庭困難的信訪對象,由市委政法委核實情況后向農商銀行推薦,農商銀行開通綠色辦理通道,對符合條件的對象優惠利率優先辦理。
“‘接管通’信訪工作機制,‘接’到了基層,‘管’到了一線,‘通’到了民心,‘落’到了實處。它整合了市、鄉、村、民的力量,整合了情、理、法的力量,整合了行政、經濟、法律的力量,把問題消融在基層,讓民意得以上下貫通。”建甌市領導說。
記者點評>>>
建甌的信訪工作機制有幾點啟示。
首先,重心向基層下移。建甌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把關口前移,不僅在橫向上破除部門分割的弊病,完善聯動融合的機制,而且從縱向上一竿子插到底,市、鄉和村三線相連,把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其次,尋求社會治理的“最大公約數”。建甌的創新處不僅在于探索調動人民群眾這個最廣泛的社會治理主體,還在于調動各方力量,如社會保險、銀行組織等資源,完善開放多元的協同機制。
最后,善用法治思維推進社會治理。建甌推出“三線管理”,在法治軌道上定紛止爭,推動社會治理方式規范化、法治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