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光電裝有限公司是建甌市引進的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該公司主要生產汽車線束,包括車身線、車門線、引擎線等,現有七條生產線,產品出口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年產值達三千一百多萬元。
發展是硬道理,工業是硬實力。近年來,建甌市始終堅持以工業為主導,突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狠抓增量提質,工業經濟實現了穩定增長態勢。2017年,規模工業企業產值287.6億元,比2015年增長32.7%,規模工業企業稅收2.32億元,增長27.7%。近年來始終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突出龍頭牽引,鍛造“生力軍”。該市在扶持培育龍頭企業上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創新以財政資金為支點,設立產業發展基金,通過杠桿作用,引入域外基金和民間資本,共同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協同資本專項資金,運用股份化體制,采用市場化、社會化的運作模式,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助推企業轉型升級、上市做強,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利樹股份、華宇集團得到基金注資后,煥發新的生機,正在邁向資本市場。去年,利樹成為了該市第一個“新五南式”企業。芝星炭業也將獲協同資本入股注資,步入快速發展壯大之路。
思想開放程度、政策的優惠力度,決定了招商引資成效。該市善于“放水養魚”,研究制定最優惠的政策、最寬松的環境,構建招商政策“洼地”,實現大招商,招大商。敢于攀“龍”附“鳳”,始終把目光瞄準央企國企、全國百強企業、世界500強和全球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實力雄厚、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如正在落地的大莊科技就是行業龍頭企業。在舞動龍頭的同時,該市十分注重扶持中小企業。近年來,該市入股省技改基金、南平融橋擔保公司,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和融資,全市共有1153家(次)企業獲應急轉貸2347筆51.7億元,有108家企業獲得融資擔保8.1億元,從而保障企業不會因資金鏈問題停產倒閉,保住了基本面。
打造產業集群,堅定“主心骨”?,F代產業體系中,產業鏈條越長、集聚程度越高,競爭力就越強。該市在打造食品、竹木加工兩個百億集群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今年在推動竹產業集群發展上取得了實質進展,成功舉辦了筍竹產業高峰論壇首屆建甌峰會,獲得中國竹藤集群品牌聯盟筍用竹分部(籌建)授牌,多家企業加入聯盟,竹產業集群發展之勢已聚。下階段,該市將研究制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再給干貨、再增磁力,吸引更多竹產業入駐建甌,將建甌打造成為全國竹產業發展中心,占領竹加工產業制高點,掌握話語權,力爭向300億竹產業的目標進發。
食品、機械化工、根雕、紙燈籠產業都是建甌的優勢企業,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因企業多而小,散而亂,內部的無序競爭,導致無法形成“眾人劃槳”之勢。為此,該市各行業主管部門認真研究上述優勢產業的產業鏈延伸問題,圍繞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關鍵環節、缺失環節,做好建鏈、補鏈、延鏈、強鏈的文章。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推動產業鏈向兩頭延伸,搭建上下游對接合作平臺,加快鑄鏈條、建集群,力爭培育形成多個百億產業集群。各企業緊跟時代步伐,更新觀念,實行“抱團”發展,通過成立行業協會、商會等,實現與政府的無縫對接,全程參與政府產業扶持相關政策制定,有效解決發展瓶頸,提升發展實效。
注重創新引領,增強“源動力”。創新是實現工業跨越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是注重做好“老樹新枝”的文章,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中做優存量。大力推動“互聯網+”,深化“兩化”融合,鼓勵企業導入創新理念、科技成果、文化創意,逐步用新技術、新思維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市政府將成立技改基金,鼓勵引進先進生產線,開發新產品,對企業新添生產線、新設備的予以50%的補助。二是做好“插柳成蔭”的文章,在培育發展新興產業中做大增量。盯住科技發展新動向和市場新變化,著力培育成長性好、競爭力強、關聯度高的新產業和新業態,今年,該市在康養旅游上實現了大突破,引進了投資118億元的蟹龍崗康養旅游度假區和投資3.2億元的“小松林下旅游”項目;在新能源汽車、大數據上實現新突破,引進了福建省懿福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超算大數據產業園項目,推動新興產業落地做大。三要做好“鳳凰涅槃”文章,在培育提升品牌價值上做深做實。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品牌是企業騰飛的保障。該市積極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科技服務向企業延伸,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樹立長遠眼光、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實驗室等創新平臺,突破一批新技術、新工藝,開發一批新產品,推動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引導和鼓勵工業企業積極參與“武夷品牌”創建,提升企業品牌培育能力和品牌價值,培育出更多如建甌錐栗公用品牌和福矛窖酒這樣的品牌產品,推動企業實行質的飛躍。
加快園區建設,筑牢“主陣地”。通過實行“一區三園”整合管理,該市工業園區得到了全面拓展。在全省100個園區中,該市從全省倒數第二上升了36名。目前正在積極申創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省級高新園區,必將提升“中國筍竹城”科技含量,促進品牌升級。加快園區體制改革,推進園區企業化運作模式,盤活土地資源,做大園區資產。實施入園優惠政策,對新入駐園區的工業企業,年度納稅且畝均稅收達標的,利用閑置土地、廠房投資新辦的企業給予地方留成部分50%比例逐年獎勵。以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建設為契機,推動熱電聯產、污水處理廠等供水、供電、供氣、排污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突出園區功能定位,城東加快竹產業園區建設,豐樂加快推進食品園區規劃,推進同類企業、上下游企業在相關專業園區“落戶”。堅持產城融合發展,圍繞企業和員工生活需要,加快推進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文化教育、衛生保健等生活性服務建設,真正做到既聚財氣,更聚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