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勝跡展示
勝跡名片
檺林祖廟位于洪瀨鎮西林村的泉南玉湖,始建于明朝萬歷三年。寺內主要奉祀朱佑、邢炳、李良三位漢宋兩代忠臣及宋代忠臣楊延昭。
景點推薦
檺林祖廟、崇道樓、二十四孝石雕
沿著蜿蜒曲折的鄉間水泥路至泉南玉湖,后拾階而上,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寬闊的廣場,檺林祖廟就在廣場中的石臺之上。只見石臺的墻面上刻著精美的浮雕,栩栩如生的九龍壁,兩旁的石獅子也是威風凜凜。從兩旁的石階登上石臺,就可看到檺林祖廟的正殿,正殿不大,卻修建得十分精致奢華,無論是石柱子,還是梁上、屋頂,各種精美雕刻、圖案及豐富的色彩,都令人嘆為觀止。往祖廟的另一側走,就是崇道樓了,雖然建的時間很短,但因為是仿照閩南紅磚厝建的,古味的外表加上現代的結構更具特色。
檺林祖廟管委會主任黃衍淼先生告訴記者,檺林祖廟主要奉祀的是“三王”朱佑、邢炳、李良三位漢宋兩代忠臣、“一帥”宋代忠臣楊延昭。朱佑自幼與劉秀相識,關系極好,自劉秀起兵就一直跟隨左右,雖曾被俘卻沒有影響劉秀對他的信任,歷任護軍、偏將軍、建義大將軍,先后封為安陽侯、堵陽侯、鬲侯,是東漢功勛卓著的重臣,被民間奉為“代天巡狩”,每星期有一天代圣上掌管朝政,謂之“七日權君”匡國安民,頗有政績。
邢炳,字叔明,山東曹州濟陰縣人。北宋初年著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為圖經內閣理學名臣,禮部尚書。邢王爺出身文武狀元,學博三故五典,武精六韜三略,忠軍愛民,深受朝廷器重;李良,字叔章。宋朝殉節潭州忠烈名臣,湖南湘潭人,為南宋抗元名將。元朝進攻南宋潭州時潭州守將,率領潭州軍民抗擊元軍達3個月之久,使元軍遭受重大傷亡。而后城破,自刎而死。
楊延昭,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遼名將楊業長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克星,遼國人把他看作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稱為楊六郎。他自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為先鋒,時年29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斗愈勇,終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保州等地抵御遼軍侵擾,死后陪葬于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贊他“治兵護塞有父風”。楊延昭繼承父志,鎮守邊關,英勇善戰,戰功卓著,曾為巡檢使,三關總兵節度使,并封南北都詔陶成國等爵位。
供奉著忠臣名將的檺林祖廟,歷盡滄桑,幾經興廢。改革開放前夕,鄉人發動內外善信捐資,重建檺林祖廟。上世紀90年代初臺胞戴送季先生回到大陸到廟進香,并熱心捐資重建新行館。而后,再由馬來西亞吉隆坡文良港檺林宮爐下善信,攜款建設邢王爺行館護龍二層樓,建山門,鋪水泥廣場等。隨著年代推移,30年的廟已經破舊不堪,所以在市、鎮有關領導的關心重視下,在西林村兩委、鎮村老年協會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下,祖廟于2011年農歷五月動土開工,于2012年底竣工。同時還新建檺林崇道樓、九龍壁、二十四孝圖、石埕欄桿、山門、金爐、戲臺、花園等景點,擴建廣場等。重建后的檺林祖廟,是祖廟有史以來,建筑規模最大,建筑規格最高,建筑質量最好,整體風格,堪稱一流,深受海內外鄉賢一致好評。
黃衍淼告訴記者,未來祖廟還將增添鐘鼓樓、八角亭、花圃、綠化等工程,整體風景將更加優美,更加怡人,吸引更多香客、游客的到來。(記者 肖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