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足3平方公里的村莊里有11座廟,卻沒有公共活動場所。如今,11座廟合建成1座,不僅村民燒香方便了,而且騰出來的土地用于建農民公園,村民有了休閑好去處。這一創新舉措,出現在南安市官橋鎮席里村。
農民活動中心效果圖
建設中的席里公園
廟宇減少 村民活動場所增多
日前,記者在席里村看到,公路旁矗立著一座圣霖宮。據介紹,寺廟占地285平方米,周圍種植景觀榕樹,圣霖宮前面的廣場和燈光球場足有1000多平方米。多位村民正在廣場上散步、拉家常。廟宇前,是一個在建的人工湖。
離圣霖宮不遠處,一個假山堆成的公園大門寫著“席里公園”,幾百平方米的土地已平整,一側用石欄桿圍起,另一側正在建設中。以前,這里是席里村關圣夫子廟,今后,這里將建成占地約10畝的公園,成為村民活動中心。
走進圣霖宮,這里供奉著27尊神明,中間是保生大帝、關圣夫子、福佑帝君,其他24尊則分列兩旁。兩年前,這27尊神明還是分列在村里的11座廟內。
籌款修廟 投入美麗鄉村建設
據席里村村委會主任王家得介紹,席里村有7個自然村,總人口2700多人。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村里,分布著11個廟,供奉著27尊神明,每座寺廟面積都在兩三百平方米。
王家得介紹,11個廟分布在村里各個角落,傳統節日里,村民燒香都要趕場似的滿村莊跑,“既耗費時間,又浪費精力。”
席里村老年協會會長王振杰說,這些廟歷史悠久,年久的已有600多年,它們大多是土木磚瓦結構,其中不少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2013年10月,村里決定翻修時,有村民提出分開修廟。老年協會提議,只修一個廟。村民代表經多次開會討論,決定在福佑帝宮原址上建圣霖宮,配建廣場、燈光球場。
方案定下后,當地企業、鄉賢慷慨解囊,很快籌集500余萬元,一部分用于圣霖宮建設,其余用于美麗鄉村建設。
鄰里和睦 村莊面貌發生巨變
2013年底,圣霖宮開工建設,今年2月建成投用。席里村改變了一村11廟的格局,舉行民俗活動燒香時,村民只需到圣霖宮即可。不僅如此,村里還騰出來2000多平方米用來建設公園等,讓村民有休閑去處。
如今圣霖宮前面的人工湖和席里公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預計今年底就可以建成。
夜幕降臨時,6米高的燈柱將席里村圣霖宮廣場照得如同白晝。村民王培玲只要一有空,就在廣場上組織村民跳廣場舞。其他村民,有的聊天、有的散步,很熱鬧。“寺廟合并后,村民交流更多了,關系更和睦。”村民王平等說。
王培玲說,以前村里沒公共活動場所,大家都在家里看電視,很少出來交流,偶爾跳廣場舞也分散在村里各個角落。現在,廣場上每晚都有上百人跳廣場舞。最近,村里利用暑假組織本村學生在這個廣場練習太祖拳。
王家得說,去年開始,村里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設,改善村道、給水、排水、綠化、照明、垃圾轉運、污水出庫、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村莊面貌發生巨變。(記者 吳志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