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4日訊 昨天中午12點左右,南安玉葉村東坑自然村小山坡上悶燒著的煙火,終于被滅了。被悶燒的,是成堆違規傾倒的鞋服廢料。“新聞也曝光了,可山坡垃圾場還是沒啥變化,前天又被偷倒一堆鞋材廢料。”南安美林街道的蔡先生很郁悶,問題曝光后,上個周末整整兩天,垃圾燃燒的黑煙根本沒停。
工作人員把燃燒的垃圾撲滅,又熱又臭,其中一人受不了,用衣捂臉
南安市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黃隊長表示,環保局正在周邊企業摸排焚燒垃圾的違法者,市民如有相關線索,歡迎撥打環保熱線12369舉報,環保局將嚴肅處理此事。不過他坦言,焚燒垃圾取證難,懲罰較輕,若不引導鞋廠對固廢進行正確處理,此類問題將屢禁不止。
十幾堆廢料還在燒,又來了一堆
昨日上午10點,海都記者和蔡先生,再次來到這個淪為“垃圾焚燒場”的美麗小山坡。一堆粉紅色的鞋材廢料,赫然入目。
“這太過分了,我周六來看時沒有這堆,肯定是鞋廠周日來偷倒的。”蔡先生打開手機相冊對比,發現粉紅色的這堆是新增的。上周六,他特意在小山坡的各個角度都拍了一張照片留證。“我想看看,事情曝光了,到底有沒人敢再來偷倒,沒想到真有,太囂張了。”
舉目望去,小山坡上焚燒的一些鞋材廢料堆已燃燒殆盡,仍有4個還在繼續燃燒,冒出滾滾黑煙。
露天焚燒垃圾,黑煙叢叢、惡臭陣陣,按照村民此前介紹,在這里焚燒垃圾的事兒,至少有半個月了。昨天上午11點,玉葉村4名巡防隊員終于來到現場,開始用水泵抽水滅火。
火燒了這么多天,為什么一直不澆滅?海都記者致電詢問玉葉村村書記傅文賢,傅書記說,滅火要調抽水機,所以耽誤了兩天。
燒剩約20車,有了暫定處理方案
火滅了,玉葉村村委會估計,燒剩的鞋材廢料還有20車左右,該拿它們怎么辦?
玉葉村傅書記說不知道,美林街道辦事處的宣委黃女士也很為難。南安市政環衛的工作人員再三解釋,南安市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已經超負荷運轉,不能再收工業固廢了;就地掩埋既沒有場地,也怕產生二次污染;找鞋材廢料回收企業,南安本地又沒有;找傾倒企業負責,企業無處存放,可能又找別處亂倒。
美林街道辦事處分管企業的柯副書記說,其實鞋材廢料的處理問題,不止是玉葉村的問題,也涉及美林街道其他有鞋廠的村子。柯副書記說,之前的確有外省企業來美林回收鞋材廢料,但是多在路邊搭設臨時帳篷,人也住在里面,有較大的消防隱患,街道進行了勸離和清理。
柯副書記表示,目前的處理方案暫定為:由美林街道、玉葉村村委會租賃倉庫,各鞋廠的鞋材廢料統一回收,送到其他縣市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或資源回收公司,費用由受惠企業承擔;今后,街道也會牽頭,摸排監督各鞋廠的固廢處理情況,并與各地的資源回收公司牽線。
地方政府不能替違規企業找借口
泉州市環保局污染防治科的工作人員介紹,工業廢物分為危險廢物和一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從產生、處置、貯存、轉移等環節都有嚴格的監督管理,非法排放超過3噸就要負刑事責任。類似鞋材邊角料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收仍主要由市場調節,但不得隨意傾倒,更不得焚燒,因為露天焚燒多為不完全燃燒,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該人士介紹,目前,一些地區追求經濟效益,在環境基礎設施未配套齊全的情況下大規模引進各類工廠,不考慮廢料處理問題。地方政府要秉持誰污染、誰處理、誰付費的原則,不能替違規企業找借口,要從源頭嚴抓企業污染行為,讓污染企業退出舞臺,否則最終只能用財政收入替企業的生產污染買單。
目前,不止工業垃圾,泉州市區的生活垃圾量也是逐年遞增,垃圾處理廠壓力很大。大力建設環境基礎設施才能實現各類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垃圾圍城”最科學的解決之道,但政府建設環境基礎設施時,又往往得不到理解,每個人都不希望“垃圾站蓋在我家邊上”。
環保要嚴格執法,倒逼企業轉型
泉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能源與資源綜合利用科林科長介紹,這個月起,國家調整了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不明朗的前景對一些資源回收企業來說有一定風險。
此時,需要由政府牽頭,協調各地區、各部門進行工業固廢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南安沒有鞋類廢料回收公司,但是晉江有許多家;南安的垃圾焚燒處理廠超負荷,但惠安還有空余容量;鞋廠也可以自購設備,對邊角廢料進行造粒發泡再生產。無論怎樣,企業要積極自尋出路,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而環保部門更要嚴格執法,用高昂的違法成本倒逼企業進行轉型,積極響應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
□快刀短評 N晗子
光講道理還不夠
這個周末,焚風效應把大泉州烤得喘不過氣來。烈日炎炎下生一盆火,焚燒著鞋服廢料,臭烘烘、煙滾滾,東坑自然村村民關窗憋氣,又過了一個周末。
這火,燒了至少半個月,昨天中午終于滅了,真不容易!玉葉村的傅書記說了,滅火要調抽水機,所以耽誤了兩天。垃圾堆不遠處就是個小水塘,傾倒廢料的車子總能穩妥爬上小山坡,水源ok,運輸ok,只能說抽水機太精貴、太稀有了。
悶火滅了,處理方案也暫定了,這事兒卻沒完。
鞋材廢料的處理問題,涉及美林街道其他有鞋廠的村子。“焚燒垃圾取證難,懲罰較輕”,更是將鞋廠的固廢處理問題拋上臺面。
面前的難題大家都會總結,道理人人都講得頭頭是道,事情也是有法可依,但一落到執行,道在哪里?
今年剛剛施行的新環保法,對“按日計罰”做了原則規定,馬上就給出了同步實施的處罰細化辦法。在執行問題上,細化才是王道。
“由政府牽頭協調各地區、各部門”,“環保部門更要嚴格執法,用高昂的違法成本倒逼企業轉型”,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
但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海都記者 喻蘭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