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公益上投入巨大,但老人平時生活簡樸。
“謝謝你們。”3日,洪瀨鎮樹德寺里,低保戶黃阿婆提著米、面和油等慰問物品,緊緊握著志愿者的手,老淚縱橫。
這場慰問活動共為137戶困難家庭送去溫暖。其中,洪瀨86歲老人蔡綿遠個人就拿出數萬元用于購買物資,這位外表簡樸的老人,已經連續多年出資出力,參與愛心團體的公益活動。
出資數萬慰問困難戶
1月24日,天氣寒冷,洪瀨鎮的黃某協從南安市心愿志愿者手中接過米、油等物資,心里倍感溫暖。
黃某協有3個兒子,其中老大患軟骨病,由他看護照顧,老二老三雖已結婚,但也都困難,不能幫上什么忙,家里一直都比較艱難。
當天,80多名志愿者、20多輛愛心車在洪瀨瑞基廣場分組出發,共為100戶弱勢群體和30位外來工子女送去春節年貨和新春祝福。但受資助的人們并不知道,這些慰問物資中,很大一部分出自蔡綿遠。
穿著簡單的棉大衣,戴著有些“年紀”的鴨舌帽,推著一輛已經騎了七八年的自行車……第一眼見到蔡綿遠,很難想象這個簡樸的老人數年來都將自己省下的以及子女給的錢捐出去,默默為愛心團體的公益事業出力。
近日,蔡綿遠又出資數萬元,支持“鄰里守望,溫暖2016”愛心行動,慰問和關懷100戶困難戶、孤寡老人等對象。
“兒女發展得都還可以,我吃穿不愁,覺得能做點事就做一些,希望能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蔡綿遠老人這樣說。
投身愛心事業10年
記者了解到,年輕時的蔡綿遠是一名電影放映員,曾任文化站干事等,一直熱心于洪瀨鎮文化衛生事業。老人一生樸素節儉,公正廉明更是眾所周知,在鄉里鄉親眼中頗有威望。
1990年蔡綿遠退休,本應享受天倫之樂的他,卻在退休后更加忙碌了。“忙著經營他的愛心事業。”熟識蔡綿遠的曾清東說,蔡綿遠還參與組建洪瀨鎮老年協會并任常務理事,擔任老協會福利基金會副會長,組建老年人廣播體操隊。他還發動子女、女婿為體操隊外出參觀、考察活動捐資等。
“退休后反而更忙了,天天往外跑。”蔡綿遠笑著說,至于什么時候開始經營愛心事業,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應該有10年了。”大女兒蔡美華說,蔡綿遠退休后,被推選為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擔任千年古剎樹德寺管委會主任。其間,在他的主持下,翻建、修繕樹德寺,籌集善款幫助他人。
“2007年,南安市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成立的時候,蔡綿遠主持樹德寺的工作。”心愿志愿者理事長張少毅回想道,當時他剛好任樹德寺管委會副主任,同時也在組織心愿志愿者的愛心行動。機緣巧合之下,蔡綿遠老人聽說了愛心行動,當即表示要支持這份愛心事業。2007年冬天,老人以及樹德寺成為這支愛心隊伍的“愛心主力”。
“一開始老人更多的是發揮樹德寺的善款來助力愛心行動,近幾年,他還組織兒女參與愛心行動,出資出力獻愛心。”張少毅說。
“父親一心為公,沒有私心,我們受他影響很大。”蔡美華告訴記者,父親常教導他們要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幾個兄弟姐妹對父親的愛心事業都很支持,每人出點錢交給父親去幫助他人。(記者 洪麗燕 李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