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秦海璐感性與理性碰撞
這里沒有明星,只有表演者。由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獨家冠名播出的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表演文化傳承系列特別節目《表演者言》,已于11月6日晚十點檔在CCTV6電影頻道火熱開播。
周迅和黃渤對談的首期節目播出以來,迅速成為微博等社交媒體的熱點,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終于有一個純粹的、關于表演和藝德的節目了!”
11月7日,表演者秦海璐做客節目,與周迅進行深度對話。秦海璐在《榴蓮飄飄》、《鋼的琴》、《桃姐》等電影中的表演令無數觀眾為之嘆服。兩人雖同是影迷心目中的演技派代表,但一個靈氣派,一個是知性派;一個感性在前,一個理性為先。兩位風格迥異的出色女性之間的對談,都有哪些火花迸發呢?
靈氣與技術性的交鋒 周迅感性充滿靈氣,秦海璐理性在前、感性在后
周迅和秦海璐一直惺惺相惜,但直到電視劇《紅高粱》才終于合作了一把。周迅在《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中表示:“當時知道海璐演我嫂子的時候,我就特別高興,然后還特別安心。”兩人在一起拍了幾個月的戲,相處中,周迅發現,兩個人完全是不同類型的演員。
據周迅透露,拍戲的時候,自己一定得提前一天把臺詞背完。而秦海璐則是現場看著劇本重復了兩遍要拍的戲份臺詞,就說“來吧,開始吧”。周迅被嚇到,問道:“你就現場背詞嗎?”秦海璐說:“對啊。”這令周迅佩服不已:“我羨慕死你,我每天要背兩個小時的詞,在跑步機上、騎在自行車上都還在背臺詞。”
秦海璐也認為,周迅特別感性,而自己則是理性型:“我是屬于理性的技術型。這個技術型不是說在鏡頭前演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四分之三臉最好看,嘴角翹到多少度最好。它不是這種,而是指對劇本的一個整體分析。”
在秦海璐看來,表演一定是理性在前,感性在后。理性在先就是無論什么類型的表演,接到一個新劇本時,一定會先判斷這個劇本是否適合自己,自己是否喜歡這個角色。看劇本的時候,不單看自己的戲份,還看別人的。“比如一個劇本45場戲,這45場戲我全都分析透徹,這段戲的主旨是什么?每個人說的哪句話,包括在什么時間,說什么話,我把劇本吃到最透。”秦海璐認為,如果前期功課做足了,把事件邏輯和情感走向把握好了,都不用刻意背臺詞,“到了現場,進入角色之中,自然而然說的話就跟八九不離十”。
愛飆戲還是要控制? 周迅演完戲丟半條命要四個月養傷;秦海璐要四個月鋪墊期
人們常常會提到兩大主演飆戲的說法。演員真的覺得飆戲才過癮嗎?對此,周迅和秦海璐笑稱這是“宣傳詞”,飚戲并非大家所想。秦海璐她說:“如果到了大家認為該飆戲的時候,一定是這一個電影或者說電視劇里比較重要的場次,重要的情節。那一刻,兩個人互相踩著彼此的節奏,就是你給我一句,我得能接住,還得再上一個臺階。互相給予,互相成就,把戲推到一個制高點。這個就是飆。”
但她更認為,其實演員很多時候要控制表演欲。“演戲的時候,即便是激情戲,你全情投入了,但是還有一個人在那兒,特冷靜看著你,來,再多抽一下。一定是有另外一個人在控制你的。就是你會感受到另外一個自己告訴你要怎么演。”她回憶起演《桃姐》的時候,過年那場戲原本有臺詞,但實拍的時候,她覺得人物的情緒更應該是克制,“大家都是在一個最低落的情況下,她選擇不說那些話,可能更好”。這也獲得了導演許鞍華的認可。
而周迅更喜歡情感的充分釋放,“完全不用去控制”。無論是李米(《李米的猜想》)、寶貝(《戀愛中的寶貝》)、還是九兒(《紅高粱》),周迅都演得特別痛快,特別是九兒,“我最爆發的那個點就是有一場戲,我坐在路邊哭,大哭,就是把這幾年的事情全哭出來”。
對于周迅演戲的投入,秦海璐連連稱贊:“她演戲是純發自內心的,很耗神,很耗心力,演一部戲下來真的是拼了半條命似的。”周迅笑稱自己這種演法屬于“工傷”,秦海璐也調侃:“你下回再簽戲的時候,八個月,你直接簽一年,后面有四個月是養傷期。像我這種也是八個月,我也要簽一年,我是四個月鋪墊期。”
什么樣的影片會讓演員愿意自降片酬? 為什么要支持藝術片?
談到本期節目的關鍵詞“汲取”,兩人都表示會從生活當中汲取養料來詮釋角色。周迅在演《戀愛中的寶貝》的時候去精神病院體驗生活,拍《紅處方》的時候去看那些吸毒的女孩。而秦海璐拍《鋼的琴》的時候,也曾去東北工廠暗中觀察。但秦海璐認為,從生活中汲取的養料一定需要加工處理,不能真的直接把現實生活搬到銀幕上,“如果電視上演的就是大街上那個乞丐的話,你還會繼續看嗎?但是電視里演的乞丐叫濟公,你就會接著往下看。都是乞丐,乞丐一天干的事也有很多,那你到底選哪一件,是選他搶東西,還是選他謝謝別人給他的幫助?”在秦海璐看來,這個高度概括、提煉的過程,就是汲取。
談到行業發展和扶持青年導演問題,拍了許多現實題材電影的秦海璐,自曝曾自掏腰包拍戲。拍《鋼的琴》的時候,有一天,制片主任說劇組就剩42塊錢了,秦海璐當時就去找導演張猛,問他:“你為什么不跟我說呢?如果不把它拍完,變成一堆膠片,扔在那里像垃圾一樣,不覺得惋惜嗎?”秦海璐就自己掏錢支持導演拍戲。后來她還去找了現任廣電總局副局長的張宏森副局長要資助,張局直接給了《鋼的琴》一個最高的電影基金補助,說:“這種東西就應該多拍,支持你,去吧。”
秦海璐認為:“有一些電影是要賺錢的,我們就按照市場標準來。但是有些東西是需要懷念的,需要留下的,需要經久不衰,能夠一直讓大家隨時拿出來都能看的。那個(藝術片)不是當下市場要的,但這些東西,我覺得應該也要有很多人去做。”而周迅同樣也會在拍《李米的猜想》這樣的非商業片的時候,會為了支持優秀的導演,希望讓他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自降片酬。無論是感性,還是理性的表演風格,在對電影行業的支持上,兩人則如出一轍,同為表率。
據悉,11月6日至11月17日,電影頻道《今日影評》表演文化傳承系列特別節目《表演者言》將于CCTV-6電影頻道周一至周五晚十點檔播出,敬請期待。這里沒有明星,只有表演者。十二位演員,為表演者“言”。本期節目將于11月7日晚21:58播出。本節目由戰馬能量型維生素飲料冠名播出,戰馬邀您一同關注十二位表演者的表演真言,共同傳播新時代正能量,戰馬,主動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