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左耳》的黎吧啦和《七月與安生》的七月哪個和自己性格更像,馬思純笑稱都不太像,“她們都比我更狠,比我更勇敢。以我昨天晚上領(lǐng)獎的那個狀態(tài),你就知道我其實是挺慫的一個人。七月和黎吧啦都是很勇敢的個性,只是她們是兩個極端。”她稱自己沒有學(xué)過表演,演“七月”的時候跟著感覺走,“有的時候就是跟著感覺走。我覺得心是最真誠的吧。”
在馬思純看來,金馬影后這個榮譽會成為“一個曾經(jīng)的認(rèn)可”,“它是很重,但它并不代表著一輩子,因為未來的路還非常長。除了感恩之外,就收拾好心情繼續(xù)出發(fā)吧。我最想成為好好演戲的演員。”
■綜述
今年金馬為大陸電影“大年”小成本文藝佳作獲青睞
回顧這幾年的金馬獎,今年的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可以說是“爆冷”最少的一屆。張大磊編劇并導(dǎo)演,孔維一、張晨、郭燕蕓主演的《八月》獲得最佳影片獎也不算爆冷。影片早在七月的西寧First影展上就大放異彩。之后影片相繼又在東京、塔林電影節(jié)上亮相。
對比去年,今年金馬獎堪稱大陸電影的“大年”,重量級大獎都由大陸電影摘得,最佳導(dǎo)演是去年獲得最佳男主角的馮小剛、最佳男主角范偉、最佳女主角周冬雨與馬思純,而最重磅的最佳影片給了張大磊的《八月》。金馬獎向來喜歡拿捏平衡,最佳新導(dǎo)演頒給了黃進。而去年第52屆金馬獎則是大陸電影的“小年”,侯孝賢執(zhí)導(dǎo)的《刺客聶隱娘》摘得最佳導(dǎo)演、最佳劇情片等四項大獎,影后也是《百日告別》的林嘉欣,《踏血尋梅》《醉·生夢死》包攬了大部分獎項,賈樟柯《山河故人》僅摘得最佳原著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