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片:萬達端出“冷板凳”
11月18日,由華誼兄弟聯合耀萊影視、摩天輪文化等出品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正式登陸國內院線。根據時光網的數據顯示,該片上映首日在國內的平均排片占比為39.05%,不少院線甚至給出了40%以上的排片量。然而在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萬達院線,該片卻坐上了冷板凳,首日排片量僅為12.94%。
在公開信中,馮小剛直指萬達因華誼兄弟挖走萬達高管而展開報復,減少對《我不是潘金蓮》的排片。其實,萬達“冷處理”華誼出品的電影,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暑期檔華誼出品的《搖滾藏獒》和《陸垚知馬俐》,在萬達院線的排片分別為0.3%和5.54%。不過,這兩部電影由于自身體量和口碑不夠,萬達排片低也可以理解。然而《我不是潘金蓮》是上周末新上映的唯一一部大片,口碑還相當不錯,萬達這樣做,便引起了激烈的爭議。
“小鋼炮”雖然開了炮,萬達卻全然沒有理會,《我不是潘金蓮》周六排片占13.18%,周日更是低到9.62%。反觀該片的出品方兼發行方耀萊影視,其旗下耀萊影院給出的排片每天都高達90%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從商業倫理上講,萬達應當給該片合理的排片。“你不能因為華誼挖走了你的高管,就不給人家排片。如果《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好電影,萬達排片多,它自己也掙錢呀!”此外,他還特別提到,萬達院線是上市公司,并非王健林個人所有,作為企業高管,應該將公司利益放在首位,對大小股東負責,讓投資人多掙錢。
至于萬達所為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劉俊海解釋,萬達院線和華誼兄弟影業,一個是院線公司,一個是制片公司,不構成競爭關系。而馮小剛提到的壟斷問題,盡管萬達院線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約為13%,排名第一,但還遠遠達不到壟斷地位,因此也無法援引《反壟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