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知名文化人許知遠稱為“這代人里遲到的長跑者”。“我覺得我走的是跟大家相反的路,大家拍文藝片的時候,商業片這條路空空蕩蕩的,我就殺進來拍了賀歲片;當其他導演都改玩商業大片了,都在按計算器計算投資多少,計算哪個演員加哪個演員能帶來多少票房的時候,我掉轉頭來,逆著這個隊伍往回走,走到了另一條路上。”馮小剛說這并不是自己刻意為之,就是性格使然,“直覺是我不能太隨大流”。
如今,馮小剛有充分的自信:“我不希望被票房這個東西綁架,不把這個包袱背在身上。我背了那么多年,現在就是拍一個好的電影就行了,電影之外的事,我考慮得少了,榮譽和獎項也改變不了它是一個什么樣的電影。”他也有謙虛的肺腑之言:“我對細節特別敏感,但結構的能力弱;劉震云的結構能力厲害,剛好他彌補了我的弱點。”“拍了《我不是潘金蓮》,我好像拍電影才入了門。這種感覺在拍《夜宴》《1942》時也都有過。自己一直在學習,提高的空間還是特別大。”
那么,我們還應該對58歲的馮小剛有更多的期待。(苗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