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本身也有一點矛盾,我62歲了還在慢慢地成長,對自己命運還在認識中,這個電影就是講這些事情的,是在講我自己一個成長的事情。其實我期待成長這件事情,我的成長是非常慢的。
另外對新的媒體、新的表達方式,這個我有一點心急,跟我的年齡也有一點關系,我已經62歲了,等不及了,我可能一步做了好幾步,因為我自己也不年輕了,所以我很急切地把它呈現給觀眾。這幾天的經驗讓我感覺非常安慰,我很興奮,因為我這么快手快腳地拿出來,其實心里是非常不安的,不知道觀眾會怎么反應。
技術與故事:技術幫助意識流表達, 檢討人性和社會反差
電影作品除了藝術性的表達之外,還需要技術的支撐,為什么選擇這樣一個技術來支撐這樣一個故事?
李安:這個故事講的是感官上的差異。軍人在打仗的時候,尤其這些年輕男孩第一次打仗,他的感官是全開的,非常敏感、尖銳,你把這樣一個感官突然放到回到美國虛假的一場活動里面的時候,對他來講是過度的刺激,所以有這樣的反差。
如果不是想用這個新技術我不會想拍這部小說。因為這個小說都是內在的觀察,一般的電影很不容易做到第一人稱這樣的視角,或者一個親身體會,以感官為主、思緒性的電影,屬于意識流這樣的電影,回憶跟現場看到的一些反差,所以我覺得這個跟新的媒體不只是很好的結合,而是必需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