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代表熱情,代表希望,代表生命之火,代表洋洋喜氣,《小戲骨》推出了《洪湖赤衛隊》、《白毛女》等紅色經典,小孩子演紅色經典有何意義?《小戲骨》怪才總導演潘禮平自有一番道理。
《小戲骨》洪湖赤衛隊
《小戲骨》白毛女
《小戲骨》總導演潘禮平是個有情懷、有追求的人,從小接受傳統文化洗禮、紅色經典熏陶,在他眼中,紅色,自然就成為信念與理想的沉淀色系。不破不立,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黑暗,哪里就會有光明破曉——紅色經典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一種意識形態,更是一種昂揚奮發的精神狀態,一段民族自覺的歷史記憶。
小戲骨拍攝的《洪湖赤衛隊》、《白毛女》都是紅色經典中的不朽佳作,故事的張力與音樂的感染力,折射出人性的善,正義必勝,命運在自己手中的樸素哲學。由此可見,紅色經典與傳統文化都是一脈相承,代表一種有生命力的先進文化形態。
前面強調了要傳承民族經典,現在講要創新的傳承。《小戲骨》就是在傳承創新方面做得比較好,它的口號是演經典、學經典,一看就是在傳承經典。另一方面《小戲骨》又在創新,大家看得出來是小孩演大人,小孩演大劇。而且它是小戲骨直接向老戲骨學習,它是有追求高度的。那這樣的節目它有什么創新的效果呢?
第一,它的觀感是比較奇葩的;第二,它是萌娃的新萌態,大眾看到很多的節目展示萌娃,唱歌跳舞的、真人秀的,但是《小戲骨》這種萌娃的味道,大家在別的地方沒有看到過,所以叫萌娃的新萌態;第三個可以看到表演的奇跡。一個小萌娃要演出那種老戲骨的東西,那種反差很大,會不會出現奇跡?大家拭目以待!
那么《小戲骨》避免兒戲化有什么訣竅?因為《小戲骨》很容易兒戲化。在很多人看來,小孩演戲應該是個兒戲。那么如何避免這樣的感覺呢?
第一,就是以致敬的心態全面地學習,懷著對老藝術家、老經典致敬的心態全面學習表演和服化道等各方面。
第二,以死磕的精神高度地還原。比如表演方面,老藝術家的經驗很難學到,那就采取從形似到神似,特別是達到“心靈穿越、靈魂附體”的效果——讓老藝術家的靈魂和原來角色的靈魂附到孩子身上。怎么實現這種穿越和附體呢?需要跟孩子反復地講劇情、講背景、還要講現實的意義,這個很有教育意義。
比如說《焦裕祿》,現在小孩覺得“我現在生活這么好為什么還要學焦裕祿?”導演組會和他闡述一個觀點,國家再發達還有貧困的地方,哪怕將來國家沒有貧困了,世界還有貧困的;哪怕哪一天人類沒有貧困的,動物還有貧困的。所以每個人要去關愛社會、要去做善事、要去為世界奉獻的這個精神永遠不過時。
只有講通這些過去的背景和現實的意義,小孩表演起來才能發自內心地進入角色,否則就是純粹的演戲,就不能夠“心靈穿越,靈魂附體”。還有服裝、化妝、道具、場地等方面,劇組高度地去仿真,比如《焦裕祿》里的火車頭,為了找這個火車頭耗費了很多時間,還有觀眾可以看到《白毛女》里冰雪滿天,是買了很多鹽灑在地上,一開始劇組舍不得,覺得浪費了(當然最后鹽還是利用了),但想到《白毛女》可以教育很多人,花錢買鹽也值得。甚至在拍白毛女為了生存而打兔子的情節時,編導都愛護動物,下不了手,但是沒辦法還是得這樣做(只是拍完以后把動物都放生了)。也就是說原片有的東西,《小戲骨》劇組都爭取做到,高度還原。拍攝的時候,劇組的工作人員都有死磕的精神,潘導不但不鼓勵,還經常“踩剎車”:“你們要憑良心,不能對這些小演員要求太嚴,他們很苦,工作人員也不要太透支身體。”潘禮平之所以要用“憑良心”這種刺激、挖苦的話,是因為明白拍攝太辛苦,所以只好說點重話,讓大家不要太拼命。
第三,以形式的創新錦上添花。內容暫時不太需要創新,因為那些經典片實在是太經典了!但形式上的創新隨著現在條件的改善,是大有可為的。比如說《補鍋》以前是舞臺劇,現在用實景拍攝,這就很有意思。
正是因為《小戲骨》從硬件到軟件各方面都是下死力氣,死心塌地地向經典致敬、向老藝術家學習,所以才會使作品避免兒戲化,甚至還有些創新。因此,老藝術家賀敬之看了小戲骨的片子后會心一笑:“還像那么回事。”
潘禮平認為《小戲骨》最大的意義在于,現在的小朋友對這種民族的、傳統的文藝似乎天然不感興趣,這是有點喪氣的話。他們天生喜歡看所謂洋氣的東西,與這些傳統文化是有些隔絕的,但是通過《小戲骨》這樣的表達方式,他們變得喜歡看了,可以從頭看到尾,有時還看幾遍。所以《小戲骨》最大的意義不但是一種巧妙的創新的傳承,而且應該是第一次把老中青小孩結合起來,來一起傳承、一起受到教育。
潘禮平的“潘氏”藝術觀、傳統審美觀、紅色人生觀、感恩宇宙觀、民族責任感也引起了賀敬之等老藝術家的藝術認同和價值共鳴。
賀敬之稱:“老戲骨,小戲骨,離不開人民中心這個主心骨!《小戲骨》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歡迎的創新普及方式,非常高興,我們民族的、革命的歌劇事業后繼有人。”喬佩娟、孟于、陶玉玲、明文軍、朱明瑛、王祖皆、丁沁、馬海星等老前輩也都對《小戲骨》系列劇予以肯定與支持。
相比較而言,拍紅色經典比拍商業大片更難,紅色經典具有時代特質,需要場景和服化道高度還原,穿越時空去重現燃情歲月。小戲骨的小演員對歷史知之甚少,人生歷煉、生活感悟幾乎為零,他們演紅色經典,稍不到位就可能淪為被詬病的兒戲。為了再現傳統紅色經典的精髓,潘導在規劃、創意上可謂是下足了苦功。
小戲骨繼《白蛇傳》之后,《洪湖赤衛隊》和《白毛女》又再掀紅色高潮,這是意料之外,也在預料之中,紅紅火火的小戲骨,天下誰人不識貨——墻裂安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