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八月》:源自兒時成長經歷
作為處女作,導演張大磊選擇用少年小雷的視角,再現了他兒時成長的內蒙古電影制片廠在上個世紀末改革來臨前一個平靜的暑假時光。全片樸實無華的影調,非職業演員細膩準確的表演,猶如時光流淌一般從容的敘事,恰到好處的多處音樂運用,導演張大磊在自己的處女作里展現了對影片出色的掌控能力,他閑散的調用了深藏于自己兒時生活中的記憶碎片,嫻熟而悠閑的布置在105分鐘的故事空間里。
在昨日的首映后,現場日本觀眾似乎對這部處女作格外關愛且了解,他們對內蒙的信息掌握讓導演略感驚訝,現場有觀眾問及去年同樣參加東京電影節的德格娜作品《八月》,張大磊導演表示自己和德格娜導演是非常好的朋友,兩部作品都與內蒙古電影廠有關,導演也向日本觀眾介紹了內蒙電影人的一些信息。
談日本電影:最愛小津安二郎
現場對談中,作為初次到訪日本的張大磊不意外的被問及喜歡的日本導演和電影作品。張大磊遺憾表示,由于行程原因,錯過了此處東京電影節的巖井俊二作品展映,因為激發自己拍電影的第一部作品正是巖井俊二導演的《八月》,而最早觀看時自己正在做自己的樂隊。至于最喜歡的導演則是小津安二郎,并已經計劃好第二天去鐮倉祭奠小津先生,買好了他最愛的三得利的威士忌。此言一出即博得現場觀眾的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