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戲劇人,更有改編影視意識
《驢得水》導演周申和劉露透露,2010年他們寫出了《驢得水》的電影大綱,申請了著作權后一直“高枕無憂”,沒想到第二年卻發現網上已經有人搶先拍了短片。周申說:“我們一看,對方確實是侵權了,那肯定要告他。但是單拿著文字著作版權去告人家好像沒有什么力度,我就想先把自己的作品立起來,但要拍電影周期很長,所以就先做成話劇。那段時間至樂匯正好一直在找我排戲,然后我們簽了合同,2012年開始排演話劇《驢得水》。”
2012年話劇《驢得水》火了,周申和劉露從2013年又開始籌備電影版。周申說:“我們修改了過半情節,電影以真實和生活化為主,舞臺感強的段落都刪了,增加了刻畫人物內心的段落。”在他看來,戲劇改電影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主要在故事,你不用去想故事成立不成立,一定是已經立起來了。劣勢可能是舞臺和銀幕的假定性不一樣,分寸有可能把握不好。很多人會覺得,電影的主要受眾是原來的話劇受眾,但是我很擔心,因為話劇里夸張的東西都沒有了。《驢得水》的路演也證明了,很多之前沒看過話劇的觀眾覺得很精彩,而看過話劇的人卻覺得有點失落:為什么話劇里那些包袱都沒有了?”
知名編劇、策劃人史航表示非常喜歡《驢得水》:“用一句話來說,《驢得水》是年輕人做的讓你沒想到的‘圍城’。”如今,還有不少話劇界青年導演正加入到電影改編的隊伍中,比如由饒曉志編劇、執導的話劇《你好,瘋子!》,其改編的同名電影將在12月2日全國上映。饒曉志很早就涉足電視劇拍攝,多年前還沒有“IP熱”的時候,每次拍新劇簽合同,他都會堅持在合同里加上一句:“該劇的影視改編權歸導演所有。”對于戲劇改編電影的趨勢,劉露認為這很正常:“國內電影這幾年才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大家好像覺得戲劇改電影很新鮮,但在好萊塢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這只不過是好的故事通過不同的媒介來呈現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