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筆者在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的百香果國家標準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忙著田間作業,即將成熟的百香果掛滿了整個蔓延的藤架。
“100畝的國家標準種植基地和50畝的海峽兩岸合作基地于今年初實施建設,是我們打造百香果生態特色小鎮的項目之一。”小池鎮黨委書記陳東華告訴筆者,近年來,該鎮圍繞“樂活、樂業、樂居的工貿旅游強鎮”目標,不斷強化鎮域旅游資源及農業特色產業基礎,利用“互聯網+”思維,致力于打造集生態旅游、國家標準種植及種苗基地、深加工工廠、O2O交易中心及海峽兩岸百香果合作示范區等為一體的“百香果生態特色小鎮”。
對此,今年以來,小池鎮加緊實施百香果特色生態小鎮項目建設,按照“創新、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全力促進產業、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生態小鎮核心區設在培斜村,占地約1500畝,預計投資2000萬元,項目包括:百香果優質種苗基地、百香果國家標準種植示范基地、百香果主題公園、百香果綜合研究所、小池特色民宿、自行車休閑道路觀光、百香果工業旅游體驗中心等。此外,還邀請了臺灣南投縣著名百香果專家及多名臺灣百香果種植大戶,在小池鎮共同打造海峽兩岸百香果合作示范區。
據了解,百香果生態特色小鎮項目總投資1.1億元,建成后將成為龍巖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工程。同時,也將成為國內第一個以百香果全產業鏈為元素的生態小鎮。(通訊員 溫連光 丘靈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