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寄高原,無私寫贊歌。日前,福建省第十批援藏隊45名中期輪換專技人才,圓滿完成為期一年半的對口支援任務,順利返回福建。這是我省第十批對口支援邊壩縣工作組高質量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一個縮影。
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線,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為此,工作組奮力推進援藏項目提速提質,去年共安排計劃內援藏資金2230萬元,實施7個項目(領域),其中,5個項目(領域)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鄉村振興示范點已完成投資超60%,文化教育提質增效項目已完成投資90%;計劃外支持2000萬元實施邊壩縣城區供水提質增效工程,已竣工驗收。
產業援藏是對口支援工作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的重要途徑,邊壩縣農業資源豐富,但發展特色產業存在不少短板。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工作組對癥下藥,堅持把產業援藏作為助力當地高質量發展、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現實路徑。打造高原第一林麝養殖基地,以“政府+國企+高校”合作模式打造基地運行框架,推行“合作社+農戶”的飼草種植合作模式,建立本地“人工、飼草、養殖”一體化飼養模式,帶動群眾增收10萬余元,惠及群眾470余人。同時,引進邊壩第一家擁有獨立廠房的服裝制造企業——西藏可洛米服裝公司,填補了邊壩縣服裝領域的空白,完成首批技術骨干的業務培訓,帶動更多群眾參與服裝生產。
教育不僅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也是增進民族團結的關鍵之舉。工作組積極對接自治區教育廳、昌都市教育局和福建有關單位,成功爭取1500萬余元,助力邊壩縣第一小學實施改擴建;爭取100萬元,對全縣8000多套的課桌椅進行更換。攜手漳州愛心單位開展“愛心援贈 情滿校園”助學援贈活動,向邊壩縣教育局、邊壩縣中學、東托社區幼兒園捐贈價值54萬元的辦學物資。
如何有效解決群眾最直接、最現實、最急迫的民生難題,是工作組一直思考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工作組圍繞補齊醫療衛生短板、推進重點民生工程建設、開展結對幫扶互助慰問等方面,持續推動資源下沉,不斷增進藏民福祉。工作組累計組織捐贈醫療設備及物資4次、價值357余萬元,助力完善醫療領域硬件設施建設。投入3431萬元,推動邊壩鎮夏林村和草卡鎮丹達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投入2000萬元,支持建設邊壩縣城區供水提質增效工程。
閩邊一家親,團結心連心。接下來,工作組將繼續扎實做好對口支援工作,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用心用情推動邊壩高質量發展。(融媒體記者 羅玉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