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連城縣新泉鎮境內的中華山性海寺內,數十棵紅梅競妍、數百盞紅燈高懸。紅梅與紅燈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鬧春景象。盡管梅花開始凋落,仍吸引無數游人前往觀燈賞梅。
中華山性海寺位于福建省連城縣新泉鎮,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距今640余年。寺在高山之腰,所處地域寬闊,寺前河流潺潺而過,清韻幽幽,登臨此寺,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性海寺名聲鵲起,香客云集,游人絡繹不絕。
中華山性海寺是連城縣古名剎之一,坐落在新泉鎮聯溪村境內。離319和205國道僅1.5公里。雖然寺在高山之腰,但有水泥路直通寺廟。登臨此寺,風光秀麗、視野開闊,令人心曠神怡。該寺是1983年福建省首批對外開放的寺廟之一。
據史料載,1981年,黨的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落實,釋慧瑛法師率20余名僧尼重返中華山,殫精竭慮,重振古剎。新泉公社也將油茶林基地無償交給他們管理。從此,他們堅持實行“農禪并舉”的方針, 既念佛經,又念“山”經,除經營好3080畝油茶林外,還種植了水稻、10畝茶葉,同時墾荒種菜、種果,先后種下柑桔、桃、李、梨、柿、梅等果樹1000多株。他們還把有一技之長的僧尼組織起來,自力更生興辦了磚瓦廠、榨油廠,并在寺內開設縫紉、醫療、照相、 日用品代銷店等服務項目。每年勞動收入達六、七萬元,使常住僧尼基本做到自養自給。在保證僧尼基本生活的前提下, 自己備料、 自行設計施工,先后建起了大雄寶殿、天王殿、大寮(即廚房)、齋堂(即飯廳)、法堂、臥佛樓、藏經樓、放生池、舍利塔、普同塔、大悲樓、鐘樓、鼓樓,還在山頂建起天壇五佛塔等??偨ㄖ娣e近5000平方米,比“文革”前擴大10多倍。 目前,中華山性海寺內春天來臨之際,各類果花爭艷,成為連城縣一處生態旅游佳景。(鄒善水 鄒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