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聯合創始人肖軍
2015年3月,時任阿里集團CEO陸兆禧在一封內部信中宣布,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正式擔任高德集團總裁,原CEO成從武和COO張勤將不再擔任高德的管理職務。
把時光倒回到2013年,當時阿里巴巴2.94億美元入股高德,持股28%。到2014年阿里巴巴宣布以每股21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高德,涉及總現金額約11億美元。
2014年8月高德正式從納斯達克退市,成為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按高德停止交易前的股價計算,當時高德市值超過14 億美元。
如今,隨著成從武和張勤的離開,意味著阿里和高德的整合已塵埃落定。
不過,高德的命運有些可惜,其作為曾經的獨立上市公司,原本應該有更好的前景,最終卻是由阿里接手,成為阿里集團的子公司,調整后,高德原有的職業管理層大多財去人去。
高德聯合創始人肖軍日前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當初高德最心儀的其實是百度,百度也有意愿,只是決心不夠,之前也曾有碰撞,但彼此沒有一笑泯恩仇。
高德曾有機會并購對手四維。肖軍感嘆說,當時高德表現得太強勢,引發不必要抵觸,機會也稍縱即逝,隨著資本市場格局逆轉及四維A股上市,地圖市場的格局也發生很大改變。
當初做高德是誤打誤撞
在高德的3個聯合創始人中,肖軍是真正的創業者,也就是做業務的人,另外兩個聯合創始人侯軍和成從武的背景都是財務投資人出身。三個人中,成從武作為高德上市時和之后的CEO,知名度最高。
說起高德的誕生,當初也是偶然事件。最初,高德是以肖軍注入GPS相關技術成果而從零起步創建起來的大通實業公司的一個獨立事業部,GPS導航這一塊業務只是想從日本OEM進來硬件并將其軟件漢化,再配上中國的地圖,然后建立銷售隊伍去拓展業務。
高德在做好準備工作后發現沒有地圖源,不得不自己去制作地圖。此時的高德在地圖領域基本是個門外漢,但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傳統測繪概念的束縛,高德創造性的利用自己積累組合定位技術不僅有效解決了普通GPS的精度缺陷,還結合視頻數碼化技術,在全球首創了汽車移動采集繪制導航地圖的新方法,提高了百倍效率,徹底顛覆了舊模式。
現在大家經常在北京大街上看到有一些測繪車子頭頂一個測繪裝置,在滿大街的跑。這種做法應該算是高德首創。
肖軍對騰訊科技表示,自己當初提出用汽車測繪的方法制作地圖,原理是,平均每個車一天能跑一百多公里,一百輛車一天可以做一萬公里,理論上三個月就可以把中國掃一遍。
高德在北京租15輛車,一跑起來測繪的效果不錯,高德開始大規模的在全國做地圖測量。等到地圖測繪完畢后,高德的管理層猛然意識到,做地圖業務還需要資質,否則根本不能在中國發行上市。這時就要想辦法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認可,而這在當時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我們并沒有對國家政策了解得那么清楚,雖然知道有政策,但沒有人覺得高德就完全不能做這一塊,如果真的了解,可能就沒有高德了,可能事物都有兩面,真的是無知者無畏。”
肖軍說,現在騰訊也在做地圖,看起來做地圖很容易,但在那個年代高德不得不動用各種能用的資源碰這個釘子,就像今天的滴滴快的一樣,不斷和管理部門溝通,花費很大精力,才與四維等3家企業一起獲批資質。
肖軍很自豪的說,“我覺得拋開地圖的經濟效益不談,高德最大的成就是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通過高德,把地圖由一個保密的東西變成大眾可以享受的應用,這是高德對整個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否則所有有關位置的服務都無法開展。”
其實,高德成立過程中還有個小插曲,即高德作為大通實業公司的事業部時差一點被關掉。這主要是由于高德一直無法創造持續的效益。
到2002年5月,大通實業內部討論關閉這一事業部,這遭到了肖軍的強烈反對,肖軍認為事情肯定會有轉機,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后,日本豐田集團的愛信AW等汽車導航儀廠商同意與大通實業成立合資公司,鎖定了地圖需求。
這對侯軍、成從武、肖軍三人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那段時間,侯軍、成從武、肖軍也挺難熬,日本豐田內部有很強的四維派支持力量,他們必須趕在四維破壞成功前成立合資公司。
“成立合資企業就必須將事業部獨立出來,但新注冊公司很費時間,高德這個名字沒有特別意義,只是正巧有個朋友開了一個空殼公司。”肖軍說,那時真是天天提著一顆心,四維也在拼命搞破壞。為節約時間直接拿空殼公司名使用,就叫高德。
禍起高德上市 創始人矛盾爆發
由于高德是從大通實業的事業部發展而來,這使得幾個創始人之間股份就沒明確劃分,即便劃分也僅停留在口頭承諾,當高德發展得越來越大時,一些潛藏的矛盾就開始爆發。
到高德上市前夕,矛盾已到了非常尖銳的地步。談到最后,侯軍、成從武、肖軍本著為公司發展的目的,確定侯軍先從CEO位置上退下來,只擔任名義上的高德軟件董事長職務。
在選擇高德新CEO人選時,成從武與肖軍都是合適的人選,成從武原本推薦肖軍做CEO,考慮到上市要更多與投資人打交道,最終還是選擇成從武任公司CEO職務,肖軍任COO。
侯軍隱退后,成從武與肖軍又開始出現新的矛盾。
早前,成從武基本不管理高德業務,其主要負責大通實業的旅游等其他幾個產業,2004年前,高德生存主要是靠大通實業的其他產業“輸血”。肖軍則負責主抓高德業務。
高德上市后,成從武開始主抓高德這一塊業務,由于沒有能夠掌控的人員,成從武從外部大規模空降了一批職業高管。高德此時還面臨著公司轉型的難題,在公司走向何方這一問題上,空降團隊與“老人”團隊產生了沖突。
如,肖軍認為,地圖數據沒行動能力,只是數據,應尋找到一個類似大眾點評這類模式。高德也有另外兩條路走:1,被騰訊收購,恰好騰訊有人來洽談投資;2,與對手四維合并。后來肖軍因此被批是右傾投降主義。
肖軍指出,高德可走大眾點評模式的原因是,高德一直是陸軍DNA,高德的數據采集已到線下店門口,高德也有很好的針對企事業開展地圖服務的政企事業部,有自己的適合中小企業使用的CRM、ERP系統,很容易對線下店鋪進行系統改造及對接。
成從武則認為,高德傳統模式太重,做互聯網模式要輕。這也是肖軍不能理解的地方。肖軍認為,移動互聯網就會把互聯網變得更重,高德的轉型必須要接地氣,不能只在“家”里。
這很快形成沖突。整個公司氛圍也變得很怪異,大會、小會,凡是一派贊同的東西,另一派基本就反對。
2011年初,肖軍決定辭去高德COO職務。肖軍對騰訊科技表示,“畢竟我還算是大股東之一,長期這么敵對下去,顯然對高德很不利,成從武也不會輕易離開,那只能是我離開,這樣公司能朝著一個方向走,消除內耗,機會也許會大點。”
侯軍、肖軍的相繼離開,對成從武也是很大損失。肖軍說,成從武后來也覺得非常累,很多工作開展不下去。某種程度上,將高德出售給阿里巴巴,對成從武來說也算是一種解脫。
事后肖軍反思,高德在這些事情上有很深的教訓,客觀上,創業公司不能本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態度,一開始就放松對股權方面的重視,而是要一開始就談好,避免使未來問題更多。
很多時間,公司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有內部團結,銳意進取,也有好的時機,公司的失敗也有很多原因,但中國的許多互聯網公司走下坡路,往往也是人的原因,即內部不再團結。
做天使投資非常看重團隊
從高德隱退后,肖軍也沒有就此退出江湖,過去1年,肖軍開始轉做投資,肖軍和原鼎暉創投副總裁、前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副總監屈田一起創辦了新的投資機構——蝙蝠資本。
回顧在高德的經歷,肖軍說,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其實,三個人離開誰都做不起來,畢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高德也是到2006年才拿到VC的錢,之前一直靠輸血。
“高德走到今天,應該是有好的機會的,反而喪失了機會,這是因為之前就埋下了隱患,只是上市前已把矛盾曝露,緊接著上市以后矛盾進一步演化。所以,小米、美團等企業不急于上市一定程度可能也是考慮到上市的雙面性影響吧。”
肖軍說,或許高德不上市,業績壓力沒有那么大,就能更安心發展互聯網戰略。“我提出高德的發展策略也不一定對,因為大眾點評到現在也是不掙錢的,但如果高德當時切入,那時大眾點評才2、3億美元估值,而現在是4、50億,高德機會很大。”
這段創業經歷讓肖軍對投資也有了不同的認識,即做企業要天時、地利,但最關鍵是人和。
這是蝙蝠資本非常看重的一點,即不管創業團隊多豪華,還是要看成員的感情基礎牢不牢固。如果無太多感情基礎,干脆做成阿里巴巴模式,就馬云一個人強勢也可以。
肖軍對從BAT及京東、小米等大公司出來的中高層很看重。肖軍說,創業是個九死一生的事情,能在大公司做到總監級別,那證明這個人的眼光、組織能力,對于前景判斷都不錯。
當然,創業者不能太窮,本身得有基本生活保障,否則就會如中國足球一樣,在太大壓力之下動作變形。選擇的領域總需求也不能太有限,不能變成類似高德和四維的零和游戲。
肖軍說,蝙蝠資本最近投了個創業項目,創始人愿放棄價值200萬美元的阿里股票出來創業,做互聯網保險,方向有挑戰性,但領域空白,創始人很堅決,這也是蝙蝠資本支持的方向。
“混血”的高德如何布局移動互聯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甜找出15個字是什么?漢字找茬王找字甜關卡2023-04-10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