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或影響德國政壇平衡
《華爾街日報》在25日的報道中援引一名移民問題專家分析表示,現在有不少批評者認為恐怖分子是伴隨著這些難民進入德國,而在恐襲事件發生后,反駁這一觀點變得異常艱難。因為雖然是絕對少數,但不可否認一些壞人混雜在了難民群中,而他們也影響到了人們對于整個群體的判斷。不過,也有一些德國人表示,雖然遭受了恐怖襲擊的威脅,但德國仍然有義務接受一些難民。“德國的歷史需要我們在這個時候承擔責任,別人幫過我們,我們不能忘記。”一名漢堡當地的人道主義者表示。
據中新社26日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在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應該因為柏林恐襲事件就切斷難民進入歐洲的道路。“歐洲理應向逃離戰亂或恐怖主義的難民們提供避難所。懷疑所有難民都是恐怖分子的思想是不正確的。”
正在柏林攻讀博士的中國留學生嚴同學對澎湃新聞表示,“除了街上有了更多的警車和警察以外,柏林的氣氛并沒有變得更加緊張。但我在聊天時發現,一個德國媽媽說經歷了恐襲之后,她感到很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全問題,不敢再讓他們坐地鐵。德國民眾對于難民問題的看待是有很大區別的。”
但無論如何,就像突尼斯難民一樣,更多的來自“非戰爭區”的難民正在被德國遣返。德國新近遣返了第一批來自阿富汗的難民。據《華盛頓郵報》25日報道,這些難民在從法蘭克福坐飛機到達喀布爾之后便無人過問,在避難所等待10天之后,就變得無家可歸。一名剛被遣返的難民對媒體表示,“在回阿富汗飛機上,德國警察的數量甚至超過了難民,他們像對待恐怖份子一樣對待我們,連上廁所都要寸步不離。”
恐怖襲擊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德國極右翼勢力另類選擇黨(AfD)就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表示事件責任應該歸咎于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而據最新民調顯示,柏林恐襲案之后,反移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支持率增加了2.5個百分點升至15.5%,為今年來最高。而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黨支持率則下跌1.5個百分點至31.5%。
“即便如此,反恐不力并不會影響到默克爾在明年的大選中勝選。”劉麗榮分析指出,“但是,在反恐和難民問題上處理不當,有可能推動更多德國選民轉向支持另類選擇黨。2017年德國大選的懸念在于,默克爾領導的基民盟和基社盟,如何與其他政黨進行組閣。如果另類選擇黨得票率過高,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會民主黨無法獲得50%的議席,則默克爾有可能聯合綠黨一起組閣。而由此組成的超大聯盟政府,其決策能力會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