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軍裝,明天的路怎么趟
——河南省6屆優秀復轉軍人評選表彰啟示錄
導讀:河南有復轉軍人450萬余人,且每年遞增3至5萬人。2011年至今,河南省委宣傳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民政廳、總工會、省軍區政治部,連續6年聯合舉辦“優秀復轉軍人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共對315名優秀復轉軍人、121名先進個人和5個先進集體給予通報表彰,并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狀)”,產生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效應。
當歷史時針指向丙申年歲末,伴著改革大潮,又一批官兵走到了人生十字路口。
向前一步是豪邁 ,向后一步是眷戀。那些即將淚別戎裝的七尺男兒,面對些許陌生的新環境,總會泛起忐忑和糾結、迷茫與困惑。夜闌人靜,一個問號驀然涌上心頭:脫下了軍裝,明天怎么闖?
12月上旬,在河南省軍區擁護支持改革教育的課堂上,活躍著20多位“河南省優秀復轉軍人”獲得者的身影。聆聽他們的心路歷程,追尋前行足跡,催人深思,給人啟迪。
轉身,也是出征
馬明起記憶中那團白云背后的藍天,永遠定格在37年前。
1979年2月,入伍2年、剛提干1個月的他參加邊境自衛反擊戰,在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雙目失明,胸腹部嵌入20多塊彈片,被支前民兵送到野戰醫院后,同部隊失去聯系數月。團里以為他已犧牲,還開了追悼會。
30多年過去了,這位曾經“犧牲”的軍人,已經成長為全國烘焙行業知名企業家、河南省得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談起轉身經歷,他感慨萬千。
1985年,馬明起脫下軍裝,成為方城縣軍休所的一級退休干部。按說作為一等功臣,原本可以在軍休所里安逸度日,但他沒有坐在輪椅上等吃等喝,而是自力更生去創業。剛開始,當過小商販、擺過地攤。有戰友看不下去,想拉他一起找政府要些待遇和救濟,他堅決不同意:“雖說俺眼睛看不見,但心里亮堂,向組織伸手要錢,俺臊得慌!”歷經千辛萬苦,如今企業越做越大。今年“八一”前夕,榮獲了河南省優秀復轉軍人特別獎。
“軍人的轉身,是另一種出征!”10月下旬,馬明起在和方城縣人武部干部職工座談時說:“如果像打仗那樣奔向第二戰場,還有攻不下的山頭嗎?”
軍人一出征,就是顆出膛的子彈。11月25日,漯河軍分區組織轉業干部座談會,“全國模范軍轉干部”、臨潁縣皇帝廟鄉派出所指導員兼社區民警陳曉磐的事跡讓大家深受觸動。
脫下軍裝,就像脫層皮,這種刻骨銘心的痛,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2000年,所在的團精減整編,他被確定轉業。參加過1998年抗洪搶險、榮立兩次三等功,原本以為會安排個好位置,不料卻當了“片警”,這讓陳曉磐心里很失落。帶著郁悶回到老部隊,團領導的一番話驚醒了“夢中人”:“軍人向后轉不是往后退,要是這時候認輸,就白吃了幾年軍糧!”
回到工作崗位后,陳曉磐把軍人的優良作風和獨特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所在的轄區地處偏僻、社情復雜、上訪不斷,他索性就沉到一線去了解實情、排憂解難。從警15年騎摩托車跑的路,加起來得繞地球兩圈,雙腿為此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從此,“有困難,找小磐,群眾辦事不做難”的順口溜在當地口口相傳。他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三問三訪六到位”的工作法,探索出的“腳板+鍵盤”轄區治安工作新模式在河南省推廣。2014年5月,第六次全國軍轉干部表彰大會上,受到中央領導接見。2015年9月3日,又獲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現場觀禮。
聽著這些老兵的勵志故事,大家深受震撼。漯河市郾城區人武部政委邵天江說:“面對改革大考,可能誰都有自己光榮的歷史,誰都有自己特殊的理由。但是,這特殊那特殊,沒有加速軍隊轉型特殊。如果這次出征是離開,一定要走出軍人的氣度和豪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