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四級軍士長陳建軍,入伍14年,3次跨區轉隸,從東南沿海一直輾轉到大漠邊陲——
一路西進,甘當改革“馬前卒”
初冬時節,雪落大漠。
一場全系統、多要素的體系對抗在西北大地落下帷幕,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在演習中擔當重要角色,再展鋒芒。
捷報傳來,該團某大隊機械師、四級軍士長陳建軍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西北漢子陳建軍,臉膛黝黑。他入伍14年,3次跨區轉隸,是大隊軍齡最長的兵。2002年,陳建軍高中畢業后參軍入伍,來到了駐守東南沿海的航空兵某團,成為一名機務兵。憑借能吃苦、愛鉆研的勁頭,陳建軍在同批戰友中第一批獨立工作,之后又順利考取機械師成為專業骨干。
2011年底,空軍在渤海之濱成立航空兵某團,列裝國產某新型戰機。次年3月,當時還是上士的陳建軍被領導點將,經歷了第一次跨區轉隸。面對新環境、新機型,他虛心從頭學起,很快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機械師。
2014年2月,該團整建制轉隸,駐地遷往西北大漠。陳建軍背上行囊,與戰友們踏上西行的征程。這一路向西,越走越荒涼。新駐地位于沙漠邊緣,常年風沙肆虐,夏季酷熱,冬季嚴寒。當時,新駐地住房緊張,他與十幾名戰友擠在一個房間,睡高低鋪,毫無怨言,一心鉚在工作上。
這一年,陳建軍和戰友順利保障新機首飛,完成多項重大任務,實現新裝備當年接裝、當年執行任務、當年擔負戰備值班的戰斗力躍升。
當年年底,服役已滿12年的陳建軍,面臨進退走留。當時,他愛人在河南居住,父母又遠在老家寧夏,一家人分處三地。家人希望陳建軍退伍返鄉,以方便照顧家庭。中隊長找他談心,希望他作為骨干留下來。“部隊需要我,我留!”陳建軍沒有多想,就作出了留隊的決定。
2015年,是陳建軍碩果累累的一年。這年9月,他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嚴謹的作風,被任命為機組地勤負責人。這一年,因為及時處理戰機空中險情、發現戰機重大安全隱患,他兩次榮立三等功。
今年初,陳建軍所在部隊轉隸西部戰區空軍,這是他軍旅人生中的第三次轉隸了。換上新臂章的那一天,他格外激動,誓言要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改革強軍實踐。
一年來,陳建軍先后參與聯演聯訓、體系對抗演習等一系列重大任務。他的工作標準更高了:飛行前,主動召集各專業人員研究保障特點,合理調配機組地勤官兵;抓住各種時機進行基本維護和檢查,他負責的飛機成為團里維修保養的“樣板機”……
“隨著改革深入推進,我們的舞臺將更寬廣。”陳建軍與戰友相約,一起奮發努力,在平凡崗位上書寫榮光,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改革時代。(胡爾根 本報記者 李建文 特約記者 楊 進)
(《解放軍報》2016年11月2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