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人才進企業有新渠道
核心提示
10月24日,2016年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晉江)大賽將舉辦頒獎儀式,同期還有大賽入圍作品展、論壇、主題沙龍等配套活動。此次大賽由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部高等學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臺灣設計學會主辦,晉江市人民政府、泉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承辦。
記者從2016年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晉江)大賽組委會晉江籌備辦獲悉,今年大賽作品更注重對接轉化,大賽初評環節增設企業參評,邀請省內制造企業代表參與初評引導對接,并引入眾籌平臺,推動大賽作品與制造企業眾籌合作。同時通過大賽的舉辦,也為企業引進設計人才增加了一條優質渠道。□記者黃文珍 通訊員陳文經
在泉州企業新品展廳里,工作人員正在介紹產品在工業設計上的運用。(黃文珍 攝)
強調原創性與可落地性
“在作品終評入圍評選中,原創性和可落地性是我們衡量作品設計的重要標準之一。”大賽企業評委、晉工機械有限公司總監趙家宏透露,整體而言,此次大賽參賽作品在創意、創新、經濟實用、市場轉化等方面都有良好表現。比如,快遞員每天要面對堆積如山的快遞,需要一件件過磅稱重,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不高,一件名為“快遞員助手”的入圍作品,參賽者在產品設計中融入了智能稱重鞋墊壓力傳感技術和智能手環的數據處理,快遞員隨時隨地只要將快遞拿在手上,就可以稱出快遞的重量,既省去了快遞員稱重快遞的繁瑣,也節省了時間。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多位企業評委均對此次大賽的參賽作品給予了肯定,他們認為,工業設計既要堅持創新、創意,還要讓所設計出來的作品在與企業具體產品對接過程中,通過進一步細化或延伸,能夠真正與企業產品融合,讓工業設計獲得市場價值。“否則完全概念化的工業設計,有可能在設計完成之后束之高閣,無法轉化成為現實的產品。”
“工業設計的范疇很廣且意義重大,對于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主要體現在人機工程學設計、產品外觀設計等方面。”趙家宏分析,不論是挖掘機還是裝載機,實際上各種性能和裝置與小汽車相近,但是從舒適度與審美方面卻與之相去甚遠,其中的差別可以通過工業設計來填補。比如操作軟件、儀表儀器位置、產品形狀、顏色、用材等方面都具有設計的空間,通過接地氣的設計,達到預期的市場效果。“印象深刻的是,此前參與上海寶馬展,我們發現國產機械裝備和國外機械裝備在性能和品質上差距不大,但在設計上存在較大的差距。與同類產品相比,蘊含工業設計的國外設備價格要高上4成到5成。如果國內的機械裝備能在工業設計上下功夫,產品的附加值也將比同等產品高上10%至15%。”
作品激發企業創意靈感
除了原創、實用、具備很強落地可能性之外,具有前瞻性、著眼于未來但又不背離可行性的工業設計作品既成為企業評委們的青睞之選,同時也激發了企業產品設計的靈感。
“參賽作品中,我還在意作品所激發出來的靈感和創意,或許當下該作品要馬上實現量產還有難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更新沉淀,產品完全有可能市場化,這類立足于長遠的產品設計我相當看好。”大賽企業評委、晉江市特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設計開發中心總監陳青泉評價,從表現上,設計要能為客戶著想,解讀客戶的“痛點”,提升價值、便利、安全和健康的需求。比如,入圍終評的作品中,有一件作品著眼于老年人群體的功能鞋,在鞋內植入GPS定位防止老年人走失和突發狀況等。“我覺得這件產品讓人感到很溫暖,盡管要實現量產還有賴于后期技術改進、跨界合作推進等,但是這個創意點卻相當好,是一件具有前瞻性的作品。”
大賽企業評委、駱駝(福建)戶外用品有限公司開發部總監陳振峰說,對于戶外產品設計開發來說,產品功能性開發是設計的重要方面之一。比如保暖、防水、防菌、抑菌、透氣、拒熱等功能。在入圍終評的作品中,從產品功能性設計入手的作品很多,有一件全能模式運動鞋設計,適用于運動、沙灘、居家等各種場合。我們觀察發現,消費者對產品多情境運用很關注,比如一件休閑夾克,既可以用于戶外運動,同時日常生活也可以穿,產品跨界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大賽還成為企業引進人才的渠道。“通過參與大賽作品評選,也是發現設計人才或設計苗子的好渠道。”陳青泉透露,我們經由組委會的牽線搭橋,正在聯系、引進前來參賽的一些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