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6日訊 昨天凌晨2點半,從江西宜春老家,輾轉多趟班車趕來的劉生父母,出現在晉江東石邊防所門口,期待早點見到兒子。
28歲的劉生(化名),11年前賭氣離家出走,淪為拾荒者。前不久他決定回東石尋找自己的家人,卻被人誤以為是小偷帶到派出所。在民警幫助下,昨日他終于與父母團聚。
在派出所,劉生和老家趕來的父母擁抱在一起
掏心窩 信算命毀了父子情
昨日凌晨1點半,一腳踏上東石的土地,劉生的母親易某第一時間撥通了東石邊防派出所民警的電話??粗瘔糁械膭⑸?,民警不忍心叫醒他,便先安排其父母在附近的賓館休息,準備上午讓他們見面。兩個小時后,值班民警驚訝地發現,劉生的父母出現在派出所值班室門前。
原來,易某怎么也睡不著,腦海中浮現的是兒子當年的身影。兩位老人一路摸黑找到了邊防派出所??吹绞焖膬鹤?,易某流著淚沖了上去,拍著兒子的背不住地說:“那時你為什么要走?你知道媽媽找你找得多辛苦嗎……”被母親哭聲驚醒,劉生愣了好一會,默默低下頭:“媽,我……錯了。”但看著眼眶同樣濕潤的父親,劉生卻一聲都不叫。
在民警的鼓勵和開導下,年近60的劉父第一次解開心結。他說,小時候劉生體弱多病,腿腳也因用藥過多而行動不便。后來,算命的說劉生是家里的克星,信以為真的劉父便將他留給外婆撫養,言語上的傷害也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
解心結 懂事起第一次擁抱
看著父親愧疚的淚水,劉生一直很糾結,他試著問:“那你干嗎扣著我的身份證,要我每個月匯1000元?”劉父解釋,當時孩子的身份證還在辦理中,因為孩子舅舅看家里窮經常接濟,他才會要求兒子寄錢回家,既補貼家用,也可以還孩子舅舅的人情。“都怪我當時沒跟你說清楚,讓你誤會受苦了。”說到這里,劉父不住地抹淚。
“當時我們只想讓你去做點其他的工作。”易某說,自己沒什么文化,看兒子不聽勸,有時言語難免不中聽,“哪個母親會真的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易某哭著說,發現劉生出走后,她和大女兒找遍了東石和周邊的鄉鎮,卻一直沒有找到他,多年來一直盼望著劉生能夠主動和家里聯系。
2010年,流浪的劉生給外婆打了這么多年來唯一一通電話,她高興得一夜睡不著覺,等她興沖沖來到母親家時,年歲已高的母親卻因老年癡呆,說不清楚劉生的具體位置。心急如焚的她再一次來到東石鎮尋找,可那時劉生已身在廣東。此后,易某經常往母親家跑,期待能再一次接到兒子的電話,可惜電話鈴聲一直都沒有再響起。
積累了11年的話語,在相見的短短幾個小時內噴薄而出,劉生和父母緊緊擁抱在一起,11年的隔閡煙消云散。劉生說,這個擁抱,自己等了28年。這個遲到的擁抱,讓自己真的感覺回家了。
談未來 再也不能渾渾噩噩
昨日清晨,劉生也第一次向海都記者敞開心扉,談起前日不愿提及的深圳往事。
他說,在深圳的天橋下,自己和其他流浪漢一樣,用破傘布搭窩,以破報紙當床,學會了撿些什么樣的東西能賣個好價錢,學會了怎樣看好自己的“領地”。
“我為什么要和他們一樣?”終于,在2010年的一天,他撥通了外婆的電話……為了有一個新的生活,劉生不止一次想去找正常點的工作,但由于沒有身份證,找工作處處碰壁,不得已,他只能繼續以拾荒為生。
再說起今后的打算,劉生很堅定,“還是要自食其力,父母也老了,我要趁著年輕再出去闖闖。辦了身份證后,我可能會去廈門,或者深圳,我想找能和很多人溝通的工作,比如送外賣。”(海都記者 陳紫玄 通訊員 黃俊波 蘇冬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