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江陳埭,林姓是一個主要姓氏。陳埭南部的當?shù)厝丝诰鸵粤中諡橹鳎植荚诠鹆帧m口、坊腳、西霞美和梧埭等村。那里的林氏老人習慣稱自己是“西濱林氏”。據(jù)《西濱譜志》記載,“西濱林氏”至今已有679年的歷史,而這些歷史也被記載在了那里的一座林氏宗祠里。
近日,記者走進林氏宗祠,探訪這座曾被喻為八閩名祠、泉州南門外“三座半”之一的林氏家族的大圣地。
“西濱林氏”的林氏宗祠坐落在桂林村南港路旁,先后經(jīng)歷過三次重建,占地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余平方米,呈五開間三進結(jié)構,兩側(cè)各有一長廊紀念館,紀念館里記載著“西濱林氏”的古今杰出人物。
根據(jù)《西濱譜志》記載,這座林氏祠堂創(chuàng)建于明朝弘治年間(公元1488年至1505年),迄今已有600多年,明嘉靖辛酉年,由于國家動蕩,林氏宗祠毀于兵焚;到了西濱林氏的第七世林云程高中進士之后捐資在宗祠的原址進行第二次重建,建成后并邀請當時的大學士張瑞圖為林氏宗祠題匾,張瑞圖所題的“林氏祠堂”四個大字,后人們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而第二次重建的林氏宗祠也一直作為當?shù)亓质虾笕思漓胫亍?谷諔?zhàn)爭勝利后,“西濱林氏”的愛國華僑熱衷教育,在林氏祠堂左右兩側(cè)及后面各捐建了一些房屋,作為當?shù)睾⒆幼x書的學堂,林氏宗祠又成為一塊文化教學的圣地。
“文革”期間,林氏宗祠的文物古跡一度遭到破壞。改革開放后,“西濱林氏”子孫為了弘揚祖德,海外華僑及大陸同鄉(xiāng)鄉(xiāng)民協(xié)力興建。1998年冬天,林氏宗祠在原址進行第三次重建,并于2000年落成。
由于建筑規(guī)模宏偉,而且人才輩出,第二次修建的林氏宗祠被當時的朝廷誥封為“八閩名祠”之一。當?shù)氐睦先私榻B,林氏宗祠既是林氏大家族的圣地,亦是一處難得的人文景觀,在當?shù)剡€有一種說法是,“泉州南門外有‘三座半’的祠堂,林氏宗祠便是其一。”
英才輩出見證“西林”史
現(xiàn)有的林氏宗祠整體建筑上保持了明清風格,宗祠外的石埕上新添了東西兩側(cè)護廊做歷史、名人紀念館。宗祠前面是一個池塘,隔著池塘是一面石墻,石墻上刻著“九牧屏”,象征林氏。重建后的林氏宗祠遠觀飛檐翹角、大氣恢弘,近看精雕細琢、俊秀端莊。
走近林氏宗祠,宗祠大門外撰刻著三幅大門楹聯(lián):“將相家聲遠,元魁世澤長。”“西拱羅山鍾秀氣,濱臨晉水映祥光。”“源溯三仁馨祖德,派分九牧紹宗風。”宗祠內(nèi)牌匾顯赫,述說著“西濱林氏”家族的輝煌。宗祠后面,還建造了兩座安著雕欄的石拱橋,與祠堂建筑連成一個整體,更延伸了林氏祠堂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在林氏宗祠的大院內(nèi),宗祠主建筑的后面還有一座祠廟——比干公祠,相傳林氏太始祖是比干公,而關于西濱林氏的基祖,據(jù)林氏宗祠“西濱老人總會”的老人們介紹,西濱林氏的始祖為錫昌公。據(jù)《西濱譜志》記載,錫昌公于元順帝至正年間,從筍江霞洲(鯉城浮橋)到陳埭桂林定居(那時候的陳埭桂林一帶統(tǒng)稱為“西濱”),此后也開始了600多年的“西濱林氏”史。
走進林氏宗祠,祠堂內(nèi)莊嚴大氣,雕梁畫棟、精致華美,各種牌匾琳瑯滿目:“四代一品”“兄弟尚書”“重宴瓊林”“柱國少師”等等,在林氏宗祠的長廊紀念館里,“西濱林氏”人才薈萃,明清兩朝科第蟬聯(lián)。據(jù)記載,明清以來,“西濱林氏”先后有進士14人、舉人33人、序貢生員126人、職官79人、七品以上官員63人,清正廉明,名噪一時。其中,著名的有重宴瓊林的林云程,廣西右布政使林欲廈,兄弟尚書林欲棟、林欲楫,太常寺少卿林洪烈等等。(記者 王詩偉 董嚴軍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