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11日訊 179張日軍侵華時期其戰地記者所拍的照片,2張日本印制地圖,包括一張軍用地圖和一張“大東亞戰爭戰果記入式要圖”,被妥善保存在晉江市檔案館內。透過這些照片和地圖,我們似乎看到了當年抗戰的激烈場面。
根據推斷,照片拍攝于第二次淞滬會戰期間,記錄了滿目瘡痍的上海戰場
在晉江市檔案館保存的這張地圖上,日本將中國一分為三
74年前日制地圖 將中國一分為三
在這些抗戰檔案中,最珍貴的當屬“大東亞戰爭戰果記入式要圖”。海都記者在晉江市檔案館看到,在這張地圖上,中國版圖被分割成三塊,其中中國臺灣被標注上與日本本土一樣的紅色,而中國大陸,則用紅色字體標注了兩個名字——“中華民國”“滿洲國”。
從地圖上看,發行時間為“昭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也就是1941年年底。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東北地區淪為日本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滿洲國;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在日本扶持下成立汪偽政權,實際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等地,與位于重慶的國民政府劃地而治。
此地圖上的“中華民國”是否專指汪偽政權?對此,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滄澤分析,承認“滿洲國”和汪偽政權的主要是德意日軸心國聯盟的成員。其中,對待汪偽政權日本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企圖將汪偽政權變為第二個“滿洲國”;第二個階段是將汪偽政權當作向重慶誘降的棋子,試圖使日本對華侵略合法化;第三個階段是有意增強汪偽政權的勢力,從而減輕自己在太平洋戰場的負擔。
胡教授認為,從時間上看,地圖印制時,日本對汪偽政權正處在第二、第三階段之間,因此地圖上只印了一個“中華民國”,以掩飾其背后野心。